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六十二首·其十六》
《颂古六十二首·其十六》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大唐国里无禅师,不许会兮祇许知。

著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的《颂古六十二首》中的第十六首,以禅宗的智慧和幽默,揭示了佛法的深意。

“大唐国里无禅师”,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指出在大唐这样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度里,真正的禅师却难以寻觅,暗示佛法的真谛往往隐藏于寻常之中,而非仅限于高僧大德。

“不许会兮祇许知”,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精髓在于领悟而非理解。这里的“会”指的是表面的聚会或交流,“知”则强调内心的感悟与理解。禅宗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通过言语和形式上的交流获得,而是通过内心深处的洞察和体验来实现。

“著肉汗衫如脱了”,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经历了艰苦的磨砺之后,如同脱去了一层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解放。这里将修行的过程比作穿上“肉汗衫”(象征着肉体的束缚和精神的负担),最终通过努力得以解脱,展现出修行者从肉体到心灵的彻底转变。

“方知棒喝诳愚痴”,最后两句以禅宗常用的“棒喝”(比喻严厉的训斥或突然的启示)手法,指出真正的智慧并非外在的强制或暴力所能达到,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和自我反省,才能真正理解并摆脱愚痴的状态。这里的“诳愚痴”既指外界的误导,也暗含自我内心的迷惑,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追求内心自由和智慧觉醒的精神追求,以及对传统佛法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潍亭逢王子作二绝·其一

汝从秣陵来,还向秣陵去。

惆怅不忍离,邻鸡酒中曙。

(0)

吴江舟中送子与一绝得溪字

宝带桥头水,曾通罨画溪。

只愁归路远,迟日未应西。

(0)

题画·其三

爱此山中居,清阴满萝薜。

饱饭无所为,石上坐秋色。

(0)

信笔为杂体三首·其三

江雨难周高下田,江风未便往来船。

西舍次男仍遣戍,东邻中妇复调弦。

白衣居士眼无恙,造物小儿心可怜。

祇应点检床头酒,齐物庄生第一篇。

(0)

咏物体六十六首·其三十七菖蒲

曾闻异种饶嵩岳,又见枢精应玉衡。

老去乾坤专一室,少来泉石便同盟。

仙人数节真堪饵,怨妇怜花枉得名。

欲向韩终为弟子,还丹未拟付谁成。

(0)

助甫起家陕西左参有赠·其一

先朝绿鬓尚书郎,鲖水忘饥岁月长。

看著鹖冠知有托,罢含鸡舌尚馀香。

公车忽借临三辅,京兆今应数二张。

见说华阴山下土,能添广武匣中霜。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