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凤衔杯.偶感》
《凤衔杯.偶感》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凤衔杯

弱柳丝丝街前漾。正初学、小蛮腰样。

有隔水红墙,翠楼倒映墙头上。听楼内、三弦响。

恰重经,人已往。帽檐斜、倚风凝想。

只似梦如烟,柳花扑地漫天放。寻不出、伊门巷。

(0)
鉴赏

这首《凤衔杯·偶感》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开篇“弱柳丝丝街前漾”,以柳丝轻拂街面起兴,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正初学、小蛮腰样”一句,运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小蛮腰”来形容女子的身姿,既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也暗示了某种情感的萌动或回忆。

“有隔水红墙,翠楼倒映墙头上”描绘了一幅水边红墙、翠楼倒影的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仿佛是某种美好而又遥不可及的情感象征。随后,“听楼内、三弦响”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三弦声在寂静中回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恰重经,人已往”表达了词人再次经过某处时,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下来,“帽檐斜、倚风凝想”描绘了词人独自倚风沉思的情景,帽檐斜垂,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思绪。

最后,“只似梦如烟,柳花扑地漫天放”将眼前的景象与梦境相融合,柳花随风飘散,如同梦境般虚幻而美丽。而“寻不出、伊门巷”则表达了词人试图寻找却又无法触及的遗憾与失落,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综上所述,《凤衔杯·偶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八

上宫夜色冷漫漫,月转层霄十二栏。

大地河山银作海,中天楼阁玉为坛。

虚无灵境箫声断,缥缈秋光练影寒。

仙掌芙蓉看欲近,转从北斗识长安。

(0)

寄贾石葵廷尉

百年踪迹总飘萍,懒向风尘问醉醒。

卧病梅花江上白,怀人芳草梦中青。

天悬台馆占卿月,地入江湖隐客星。

闻道乞归归未得,主恩不负草堂灵。

(0)

寄吴观我太史

闻道金闺侣,名山住已深。

淹留依桂树,栖息傍祗林。

真偈閒常讽,新诗静自吟。

论思虚上列,悬切故交心。

(0)

放鹿

园鹿知无恙,羁栖亦自愁。

本非笼槛物,岂有稻粱谋。

缥缈云中驾,虚无海上游。

只应常放汝,相伴踏林丘。

(0)

泰山天门禅堂逢傅柱史金沙赠别

含桃花欲落,山下遇君时。

雨过空王殿,天晴岳帝祠。

相看芳杜色,各有白云期。

不似风尘路,偬偬叹别离。

(0)

抵舍承邢知吾侍御赐问裁答二首·其一

海畔投簪始,伊谁问索居。

长安千里使,济水数行书。

世事焚鱼外,时名梦鹿馀。

平生周柱史,避俗意何如。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