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浮屠道廓》
《送浮屠道廓》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一宿已先觉,四明那更游。

去来无所着,风日海山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dàokuò
sòng / wángzhīdào

宿xiānjuémínggèngyóu

láisuǒzhefēnghǎishānqiū

注释
一宿:一夜。
已:已经。
先觉:事先察觉。
四明:古代郡名,今浙江宁波一带。
那更:怎么还。
游:游览。
去来:来去。
无:没有。
所着:落脚的地方。
风日:风和日丽。
海山:海边的山。
秋:秋天。
翻译
一夜过去已经有所察觉
四明山的美景怎忍再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送浮屠道廓》,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无限哀伤和淡泊人生的哲理。诗中“一宿已先觉,四明那更游”两句,描绘了夜晚即将破晓,星辰尚未完全隐去,而行者却已经准备启程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不断前行。

“去来无所着,风日海山秋”两句,则更深一层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漂泊无定的感悟。其中,“去来无所着”意味着人生的流转和经历没有固定的寄托,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中前进。而“风日海山秋”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描绘,风、日、海、山这些自然元素,在秋天更显得萧瑟凄凉,这里代表了诗人内心对于季节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与晨曦交替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领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王之道在诗中不仅送别,更是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大王川

自入大王川,襟怀忽洒然。

石边多废宅,山上尽闲田。

淡淡岚光薄,萋萋草色鲜。

自从兵革后,林下少人烟。

(0)

过枫子岭

晓登枫子岭,日色正曈昽。

路近将临巩,山高远接嵩。

鸟飞青嶂外,人语白云中。

回首蓬莱近,丹心恋九重。

(0)

滕阳驿

年来频给驿,公馆尽知名。

喜与亲朋遇,无烦候吏迎。

云山牵别思,风絮搅离情。

况值春光暮,朝来始见莺。

(0)

闻笳

乌桓城外多风沙,何人月下吹芦笳。

笳声相传十八拍,拍中曲调今谁识。

大荒阴沉月色明,呜咽中含无限情。

凄凉蔡姬别虏意,哀怨胡儿恋母声。

咀徵含商声转急,飒飒悲风动毛发。

此时听罢夜方阑,独倚辕门看太白。

(0)

郎山

郎山高,高刺天,危峰崄磴愁攀缘。

仰看高崖覆石穴,穴口至今存破船。

想初山前潴巨浸,水退之后成原田。

崖边石痕乃牵路,沧桑之说诚非传。

市廛遗迹已难觅,积沙淤没经千年。

道傍残碑宛犹在,汉隶剥落苔痕藓。

兹山雄特孰与肩,北通朔漠邻燕然。

后人于此列亭障,往往树栅当其巅。

只今圣化大无外,胡羯远遁无腥膻。

山头烽堠高且坚,此日永不生狼烟。

(0)

十台怀古·其十淩歊台

宋皇江左开新国,别业淩歊高百尺。

三千歌舞恣欢娱,十二阑干映空碧。

羽盖鸾旌几度来,香风满座琼筵开。

凤笙龙管听未毕,台前落日飞黄埃。

醉后昏昏凭玉几,遥望台城才百里。

可怜风致易凄凉,一段繁华付流水。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