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一棹江湖去,栗烈残年风雪飞。
凋落故人如木叶,长天寒鸟向谁依?
凄凉一棹江湖去,栗烈残年风雪飞。
凋落故人如木叶,长天寒鸟向谁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冬日江景图,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凄凉一棹江湖去”,开篇即以“一棹”点明行舟之孤独,加之“江湖去”三字,不仅描绘了诗人乘舟于广阔无垠的江河之上的情景,更暗含了漂泊不定、远离故乡的意味。“凄凉”二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栗烈残年风雪飞”,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严酷与氛围的沉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华已逝,面对凛冽的风雪,诗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自身的脆弱。这里的“栗烈”既指风雪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挣扎。
“凋落故人如木叶”,将“故人”的离散比作“木叶”的凋零,形象地描绘了友情的消逝与生命的衰败。木叶在秋风中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残酷的感慨。
“长天寒鸟向谁依?”以“寒鸟”比喻孤独的诗人,它们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地方。这一问句,既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问,也是对世间温暖与归宿的渴望。在寒冷的长空中,诗人似乎在寻找着一丝慰藉,但最终却发现,这世界似乎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容身之所。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沧桑、友情消逝时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温暖与归属感的深切渴望。
昔我来吴今五年,青山目断东南天。
越音未改吴音熟,每见乡僧一惘然。
上人何来亦潇洒,才打乡谈便能解。
观光上国及期还,听讲长干前月罢。
梵公此地迹犹存,为我重开忏悔门。
石桥花飞香杳蔼,莲池蛙静雨黄昏。
梦中金鼓声初歇,却舣扁舟欲归越。
碧草遥怜茂苑春,苍苔不扫蛾眉雪。
竹间旧房萝薜侵,箧书芸消生白蟫。
人情怀土无古今,悒悒终为庄舄吟。
我亦因之思禹穴,负儋未息愁难任。
陆沉乡井亦何事,白鸥有盟宜重寻。
清镜阁前湖水深,曾为先人照苦心。
丈夫出处自努力,赠言愧比双南金。
东望望见九华远,西望望见潜山高。
江中洲渚不可数,但觉万舰春云涛。
前船远似飞沙起,后船烟中来似蚁。
人生快意如此时,顺风微波日千里。
安庆城池居要冲,一掬之地能消万古之英雄。
纷纷谁可掇将去,恨血不染江波红。
惟有龙眠老居士,画得山川及文字。
更有余忠宣公百战死,荆扬夜夜天光紫。
乔家泪滴江水浑,红颜得失何足论。
三千年事堪消魂,举气嘘天天亦昏。
幸遇太平息征战,却忆先皇泪如霰。
吞声踯躅愁云屯,仰视红日东方暾。
九龙之险无与比,江淮河汉风波耳。
岂如此水怪石多,朝夕无风浪自起。
天开地辟几春秋,何人凿空先泛舟。
畏途一开不可塞,至今来往行人愁。
乘风鼓棹碧潭心,喧天万壑隐雷鸣。
日色无光昼如夜,忽忽孤蓬一叶轻。
峡口初过第一龙,禹门吕梁高更雄。
船从天上直坠地,回头白雪翻晴空。
第二龙中长且大,狂澜骇浪争澎湃。
前呼后应疾若飞,生死须臾不停待。
三龙乍过四龙还,鲸波拂面舟人惊。
欲寻小径避险阻,倚天峭壁难飞腾。
五龙曲折忧回舵,六龙峻濑防危祸。
乱涛势合如山来,船从水底钻将过。
急流数里诣七龙,俗传压怪留神踪。
莫云此龙易与耳,前后复溺在眼中。
八龙崎岖犹是畏,浪高石大难回避。
九龙出峡且安行,维丹岸下如更生。
相对斜阳须畅饮,梦魂半夜犹频惊。
起来四望远山色,龙里月沉云气黑。
经过历历皆可陈,悔将微躯临不测。
九龙之险甲九州,瞿塘滟滪如安流。
自笑好奇穷涉览,诗成空说鬼神愁。
《九龙行》【明·赖世隆】九龙之险无与比,江淮河汉风波耳。岂如此水怪石多,朝夕无风浪自起。天开地辟几春秋,何人凿空先泛舟。畏途一开不可塞,至今来往行人愁。乘风鼓棹碧潭心,喧天万壑隐雷鸣。日色无光昼如夜,忽忽孤蓬一叶轻。峡口初过第一龙,禹门吕梁高更雄。船从天上直坠地,回头白雪翻晴空。第二龙中长且大,狂澜骇浪争澎湃。前呼后应疾若飞,生死须臾不停待。三龙乍过四龙还,鲸波拂面舟人惊。欲寻小径避险阻,倚天峭壁难飞腾。五龙曲折忧回舵,六龙峻濑防危祸。乱涛势合如山来,船从水底钻将过。急流数里诣七龙,俗传压怪留神踪。莫云此龙易与耳,前后复溺在眼中。八龙崎岖犹是畏,浪高石大难回避。九龙出峡且安行,维丹岸下如更生。相对斜阳须畅饮,梦魂半夜犹频惊。起来四望远山色,龙里月沉云气黑。经过历历皆可陈,悔将微躯临不测。九龙之险甲九州,瞿塘滟滪如安流。自笑好奇穷涉览,诗成空说鬼神愁。
https://shici.929r.com/shici/8GuJy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