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边杨柳条,浣纱儿女诧裙腰。
子规啼罢春花落,游子青骖万里桥。
濯锦江边杨柳条,浣纱儿女诧裙腰。
子规啼罢春花落,游子青骖万里桥。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江边浣纱的情景以及子规鸟的啼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首句“濯锦江边杨柳条”,以“濯锦”二字点明地点,锦江之水映衬着岸边的杨柳,画面色彩鲜明,充满生机。次句“浣纱儿女诧裙腰”,将视线转向江边的女子,她们在水中洗涤衣物,轻盈的裙摆随风飘动,展现出江南女子的柔美与勤劳。这两句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充满了生活气息。
第三句“子规啼罢春花落”,子规鸟的啼鸣声中,春花悄然落下,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子规鸟的叫声往往寓意着离别与哀愁,此处通过子规的啼叫和春花的凋零,暗示了某种情感的失落或分离,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游子青骖万里桥”,将视角转向远方,游子乘着青色的马车,跨越了万里的桥梁。这不仅描绘了游子远行的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整个画面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江南春日的美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哀愁,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韩山紫气动三台,为报生申降岳来。
幸际薰风芳玉树,欣逢瀛海出珠胎。
兴门莫问同文事,许国应知献赋才。
席上共惊孙是祖,金盘漫醉可论杯。
林暮鸦翻,钟沉鹤倦,古意胸中横起。
斜阳下、城东半角,剩无恙小山流水。
想年时、万柳丝长,把一片、春色愔愔低系。
问酒畔红牙,衣边青眼,旧日风流谁继。
绿影和烟都化矣。只画意吟魂,向人摇曳。
僧归去、尘封梵静,浑描入、无声诗里。
镇拈花、瘦佛龛前,似道我重来,昔游应记。
恁平野寻碑,空堂听笛,片月窥人天际。
鸳甃敲桐,蜃疏摇桂,冷到一双栖处。
曲曲朱栏,郎归犹未,红襟憔悴非故。
念去去烟波冷,前程暗风雨。
悄辞去,向雕梁、又还偷顾,愁绪满、行近绮窗难语。
瘦损卷帘人,叠鸾笺教向谁付?
暗蹙弯蛾,算从今、日日凝伫。
待明年花事,细认卢家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