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幽窗开似雪。耐多少、五更霜月。
背地无聊,经年有恨,并向花心咽。
不如冷雨相催折。料无分、软红疼热。
玉管谁吹,石肠空赋,又一番轻别。
容易幽窗开似雪。耐多少、五更霜月。
背地无聊,经年有恨,并向花心咽。
不如冷雨相催折。料无分、软红疼热。
玉管谁吹,石肠空赋,又一番轻别。
此诗《雨中花·梅》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以梅为题,描绘了梅在雨中的凄美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
首句“容易幽窗开似雪”,以“雪”喻梅之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幽静的窗前绽放的情景,如同冬日里的一片洁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耐多少、五更霜月”,则通过描述梅在严寒霜月中的坚韧不拔,表现了梅花不畏艰难、傲然独立的精神风貌。
“背地无聊,经年有恨,并向花心咽”,这一句将梅的寂寞与愁绪融入其中,仿佛梅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哀怨与无奈,将自然界的物象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梅的孤高与悲凉。
“不如冷雨相催折。料无分、软红疼热”,这里通过对比冷雨与温暖人间的对比,表达了梅在寒冷中独自承受的痛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在世态炎凉中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玉管谁吹,石肠空赋,又一番轻别”,以“玉管”和“石肠”象征高洁与坚韧,表达了对梅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再次离别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词通过对梅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强,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借物咏志的传统手法。
翠鸾啼云天四垂,花龙双双神姥归。
金仙忆君泪如水,昌阳落花青蕊蕊。
层城珠阙扬素氛,开明狺狺环九门。
羲和走马不待人,鲸鱼吸海海生尘。
若有人兮怅修阻,紫玉参差老凤语。
笑挥如意教云舞,云间鹤雏生两羽。
归来归来勿蹉跎,秋风吹折玕琪柯。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久怜翠色连重地,故拔孤根近九天。
俯仰百年承雨露,等閒千尺接云烟。
故家御史遗书在,为录鳌峰旧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