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话堂诗》
《清话堂诗》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释子相延暂解冠,一宵清话到更阑。

漆盘香烬死蚯蚓,纸瓦雨声鸣弹丸。

往事莫将閒口笑,劳生谁在定中看。

明朝颒面还归去,依旧涂泥溅马鞍。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清话堂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释子相延暂解冠,一宵清话到更阑" 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清幽的书房中长谈的场景,解下头冠,彻夜未眠,只为那一夜的清谈。这里的“更阑”指的是半夜时分,更深的意境是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交流。

"漆盘香烬死蚯蚓,纸瓦雨声鸣弹丸" 描述了书房中的物象,漆盘上的香已熄灭,蚯蚓在其中死亡,而外面则是秋夜的雨声,如同弹丸一般,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一个静谧又有些许悲凉的夜晚场景。

"往事莫将閒口笑,劳生谁在定中看" 诗人告诫自己,不要随便嘲笑过往的事情。因为生命中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很难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赞赏。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待世态的反思和淡然。

"明朝颒面还归去,依旧涂泥溅马鞍" 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到了明晨,也只能是带着疲惫的脸庞回家,而生活仍将继续,尘土依旧。这两句体现出一种宿命论和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书房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超脱红尘、淡泊明志的思想情操。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题宗良王孙摩尼庵

君家斋头十九首,一首一颗珠光流。

平陵颇梨吐五色,欲与舍利俱千秋。

骊龙有颔那可采,罔象无心翻见投。

爝火自来难斗日,丰城双剑黯然愁。

(0)

贺大宗伯董公孙捷秋试

一时名著颍川君,最喜元方复有群。

旧梦金茎仍沐露,新栽玉树已干云。

征歌尽道绳公武,命字初看并手文。

自是天人三策在,春来重向汉廷闻。

(0)

北僧行脚而携诸名士卷乞诗因赠之

参方一钵信心行,祗为诗编锡不轻。

时至世尊须乞食,古来菩萨也求名。

新怜江左多贫里,旧诧燕中有化城。

千品莲花随事诵,劝师须是断无明。

(0)

沈孺休感曹生仲行高谊乞余诗以报得五言二章与之·其二

贫士易为德,穷途难报恩。

将予片言赠,拟作千金论。

逐客惊新诏,归人怯故园。

唯应五噫客,偃蹇伯通门。

(0)

友人潘景升文成而屈于试慷慨将游北雍余以诗壮之且招之·其二

蕴结长沙涕,追随邺下游。

举头皆绛灌,何处着应刘。

虎观虽堪美,鸿都莫浪投。

菰芦天一曲,虚却李膺舟。

(0)

题画海棠双白头为王大参旸德七十寿

召伯蔽芾余甘棠,咏歌千载流芬芳。

今之王翁古召伯,三吴有棠仅十霜,其荫已足笼丘冈。

上有一双白头鸟,相与宛转啼春阳。

问谁者图吴周昉,拟借诗史献寿昌。

此物虽微感星气,不与凡鸟同摧藏。

百舌能见谗,要自非我匹。

凤皇故自尊,竹实非我食。

安期东海枣已丹,王母西池桃更碧。

白头鸟,不足招,召伯之棠,不足栽。

王翁兮王翁,且偕樊夫人,共登旸湖之上,超然拍手呼鸾叩月窟,是时金粟丛丛开。

桂浆吸罢不饥渴,揽辔下仪娄江隈。

娄江父老俱白头,依依棠树傍,跪称万年杯。

王翁不乐胡为哉。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