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这首诗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题目为《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从诗的内容来看,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养的展示。
“宗师心物外”表达了超脱世俗纷扰,达到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为道运虚舟”则是用舟行于空中的意象,说明修道者应当顺应自然之道,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间万事。
“不恋岩泉赏”和“来从宫禁游”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淡然,以及他由皇宫中出来,到赵法师所造精院中游览的心境。这里的“岩泉”代表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而“宫禁”则是世俗权力的象征。
接下来的“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深入研究的态度,以及对内心修养的重视。秋天作为季节,更容易让人产生出尘脱俗之思。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怀。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早晨山林中烟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夜晚溪水潺潺的声音。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心境和行为。这里的“坐朝”意味着静坐于早晨,而“繁听览”则是对周围景色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寻胜在清幽”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或美好风光的探求,这些都蕴含在清幽、不为世俗所扰之地。
最后,“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则是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通过这种超脱尘世、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来实现一种普遍的、无为而治的人生哲学。这里的“庶可求”意味着通过努力和追求,这样的境界是可以达到和维持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自然美好与内心修养的追求。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洞庭非人境,道路行虚空。
二客月中下,一帆天外风。
鱼龙波五色,金碧树千丛。
闪怪如可惧,在诚无不通。
扣奇知浩淼,采异访穹崇。
物表即高韵,人间访仙公。
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
證玉易为力,辨珉谁不同。
从兹阮籍泪,且免泣途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