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后庭花,夜泊消魂,客是三生杜牧;
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我为前度刘郎。
一曲后庭花,夜泊消魂,客是三生杜牧;
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我为前度刘郎。
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文学的元素,将秦淮河畔的景致与古代文人的故事相交织,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意境。
“一曲后庭花,夜泊消魂”,开篇以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之曲起兴,描绘了一幅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听曲思古,内心深感哀愁的画面。这里的“消魂”不仅指音乐的动人,也暗含着对过往繁华与兴衰的感慨。
“客是三生杜牧”,借用唐代诗人杜牧的故事,杜牧曾游历秦淮,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此处“客”字,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过往的文人墨客,通过杜牧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秦淮河畔文人风流的追忆与敬仰。
“东边旧时月,女墙怀古”,进一步将视线转向秦淮河畔的另一面——月亮。在古代,月亮常被赋予怀古的意象,此处的“旧时月”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月相,更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而“女墙”则是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里用来象征秦淮河畔的历史遗迹,诗人通过“怀古”二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辉煌的怀念。
“我为前度刘郎”,最后以“刘郎”代指前来的访客,这里的“前度”与“后庭花”的“三生”呼应,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轮回。诗人自称为“前度刘郎”,既是对自己此次来访的自我定位,也是对所有曾经来过此地的文人雅士的一种集体致敬,强调了秦淮河畔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联想,展现了秦淮河畔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对过往文人风华的深切缅怀。
闭门雪卧远,咏史风情留。
诗有三百篇,令子手所裒。
汝翁秀儒林,殖学媲前修。
六经穷窔奥,万象工雕锼。
广矣雅音正,悕矣骚情幽。
照耀明月珠,珍重珊瑚钩。
一读令人喜,再读令人愁。
李杜骨已朽,江湖名同流。
忆昔托末契,东城得追游。
平时少契阔,暇日多唱酬。
栎材自揣劣,藻思谁与俦。
老我岁冉冉,霜鬓风飙飙。
索居破茅屋,寒拥敝貂裘。
夜来清梦飞,故绕松江头。
梦中不识路,修亭渺悠悠。
粲然见梅花,落月香影浮。
性情阅千古,感发交未休。
神交赴冥冥,知我双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