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我缘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披棘扪萝入洞中,拂尘剥藓识涪翁。
我缘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
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
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山中石窟的景象,语言古朴而富有意境。开篇“披棘扪萝入洞中”两句,以动作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攀援进入洞中的艰难过程,以及对洞内环境的初步感受。“我缘直道来施右,君为清诗到石通”两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条道路的肯定以及朋友所作之诗到达此地的赞美。
接下来的“定后寂寥无异议,危初萋菲竟何功”两句,通过对比安静与危险、平淡与困顿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于探求自然和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矛盾感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自省和哲理思考。
最后,“投豺畀北言犹在,厄宋饥陈道不穷”两句,以充满象征意味的“豺”与“厄”,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的关注,以及对前人的文学成就和精神财富的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山水田园之美、探险发现之奇以及哲学思考之深,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