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十九年,日有如年久。
归来山水亦依然,人物存亡半非旧。
庐阜之前我舅宅,此寺如我东西家。
每来舅家必到此,粤自齿稚今疏牙。
庾岭闽山四千里,青衫谪逐自我始。
筑台东望几悽凉,亲故满前争不喜。
林下相逢真实人,非戚非疏非故新。
执手之言行处亲,是以还家一百二十日,五回松下问禅因。
此身非我身,有君有父,有神有民。
俯仰回环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行不已轮。
师住无住,我动非动。来不须迎,去不须送。
聚散会离,百年一梦。
大千沙界等閒言,寻常只把毫端弄。
离乡十九年,日有如年久。
归来山水亦依然,人物存亡半非旧。
庐阜之前我舅宅,此寺如我东西家。
每来舅家必到此,粤自齿稚今疏牙。
庾岭闽山四千里,青衫谪逐自我始。
筑台东望几悽凉,亲故满前争不喜。
林下相逢真实人,非戚非疏非故新。
执手之言行处亲,是以还家一百二十日,五回松下问禅因。
此身非我身,有君有父,有神有民。
俯仰回环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行不已轮。
师住无住,我动非动。来不须迎,去不须送。
聚散会离,百年一梦。
大千沙界等閒言,寻常只把毫端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侠所作的《示庐山寺老胜师》,表达了诗人久别归乡后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体悟。首句“离乡十九年,日有如年久”直接抒发了诗人长时间离家的思乡之情,归来后发现山水依旧,人事已非,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接下来,诗人通过舅宅和寺庙的对比,以及自己从幼年至老的变化,强调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人提到贬谪的经历,以及在庐山寺的活动,反映出他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佛法的亲近。他感叹“此身非我身,有君有父,有神有民”,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非孤立,而是与他人、社会和自然息息相关。他以“俯仰回环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行不已轮”表达出顺应自然、不停前行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禅宗的无住和非动思想。
最后,诗人以“聚散会离,百年一梦”总结人生,认为世间的一切相聚与分离都是梦幻般的短暂,而“大千沙界等閒言,寻常只把毫端弄”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将人生的无常与艺术创作相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执着并存的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哲理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古俗流传重岁新,交相来往笃亲亲。
外家在望无十里,内表如今能几人。
筋力难施身已老,形骸不索意方真。
儿曹能拜何妨遣,要使绸缪百世春。
万紫千红各炫名,纷纷儿女哄春荣。
屈园秋种无人顾,独遇陶潜气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