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凭谁论隐居,山林城市两忘诸。
但心閒者斯无碍,所遇安之自有馀。
绿树岩前疏复密,白云窗外卷还舒。
叔明安在彦辉往,苍弁清苕秀故如。
大小凭谁论隐居,山林城市两忘诸。
但心閒者斯无碍,所遇安之自有馀。
绿树岩前疏复密,白云窗外卷还舒。
叔明安在彦辉往,苍弁清苕秀故如。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大小凭谁论隐居”,开篇即点出隐居之意,不以世俗的大小标准衡量隐居的价值,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接着“山林城市两忘诸”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超脱尘世的态度,将山林与城市视为等同的存在,展现出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与平和。
“但心閒者斯无碍,所遇安之自有餘。”这两句诗表达了内心的宁静是隐居生活的关键,无论遇到何种情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体现了隐士面对生活变化时的从容与智慧。
“绿树岩前疏复密,白云窗外卷还舒。”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绿树或疏或密,白云或卷或舒,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美,同时也寓意着隐士心境的随缘而动,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叔明安在彦辉往,苍弁清苕秀故如。”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表达了对过去隐逸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同时强调了自然美景的永恒不变,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自然之美始终如一。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敬畏之情。
京畿连大宅,新赐公侯第。
桂树夹道生,台观迎风起。
歌麟玉阶侧,栖凤金窗里。
秦娃当妙选,赵舞飘轻体。
大儿尚书郎,小儿参国议。
中儿权最隆,出入侍天子。
七叶轻汉貂,八达哂周士。
冯唐亦何命,白首贱如此。
尚书向任杭推官,宛丘赵公最交欢。
子时方年二十许,身衣大布头南冠。
二公相予忘齿爵,稽经抽史言盘盘。
赵公骑箕尊府老,会合无由空嘅叹。
尊翁后贰吴府政,吏畏民思闾井安。
只今星霜十五易,北归悬车魏地宽。
郎君翩翩蒙世泽,气貌润哲神仍端。
同知黄岩行有日,部从南向千峰峦。
徵诗于予感衰老,况复秋深霜露寒。
客怀萧萧诗鬓白,江浦凄凄枫叶丹。
自惭居贫无赆饯,鸿飞万里须脩翰。
高天无云卿月皎,候吏侧足迎征鞍。
民思善治甚饥渴,报政何以苏凋残?
尊公在此徯佳信,声腾实著无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