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却群生夏衣,成得衲僧卧具。
为伊业识茫茫,所以一夺一与。
三百四百野狐队,中有一两个不瞌睡。
十方虚空百杂碎,宁不打破悭皮袋。
夺却群生夏衣,成得衲僧卧具。
为伊业识茫茫,所以一夺一与。
三百四百野狐队,中有一两个不瞌睡。
十方虚空百杂碎,宁不打破悭皮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化毡颂》,以独特的禅宗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夺却群生夏衣”形象地表达了佛家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精神,将夏日衣物化作衲僧的卧具,体现了对众生的关怀。"一夺一与"则揭示了佛法中的因果律,通过给予与舍弃,引导人们看破生死轮回。
接下来的诗句“三百四百野狐队”运用比喻,将修行者比作众多的野狐,暗示他们正在经历修行的磨砺和觉醒过程。“中有一两个不瞌睡”则赞美那些能保持清醒、执着于修行的人,他们不同于常人,能够抵抗困倦,追求解脱。
最后,“十方虚空百杂碎,宁不打破悭皮袋”进一步强调了破除执着的重要性,如同打破装满贪欲的“悭皮袋”,让心灵得到净化。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禅意,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佛教修养和艺术才华。
凄凄悄悄。咽纸灰风细,旧句吟鲍。
睇苦颦酸,去去谁怜,相依露月沙草。
清明过也中元近,乞冷饭、鸦狐残饱。
闭那家、败箨荒园,宿火夜深明到。
如梦人天夙世,怨恩怅异路,何地寻好。
隐隐楼台,酒海铜山,绿女红男歌笑。
毡寒卷敝穷难送,怪一样、冬烘头脑。
带断燐、飘灭烟丝,佛阁又钟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