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悄悄。咽纸灰风细,旧句吟鲍。
睇苦颦酸,去去谁怜,相依露月沙草。
清明过也中元近,乞冷饭、鸦狐残饱。
闭那家、败箨荒园,宿火夜深明到。
如梦人天夙世,怨恩怅异路,何地寻好。
隐隐楼台,酒海铜山,绿女红男歌笑。
毡寒卷敝穷难送,怪一样、冬烘头脑。
带断燐、飘灭烟丝,佛阁又钟鸣了。
凄凄悄悄。咽纸灰风细,旧句吟鲍。
睇苦颦酸,去去谁怜,相依露月沙草。
清明过也中元近,乞冷饭、鸦狐残饱。
闭那家、败箨荒园,宿火夜深明到。
如梦人天夙世,怨恩怅异路,何地寻好。
隐隐楼台,酒海铜山,绿女红男歌笑。
毡寒卷敝穷难送,怪一样、冬烘头脑。
带断燐、飘灭烟丝,佛阁又钟鸣了。
这首《疏影·鬼》由清代词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凄凉幽邃的鬼魂世界图景。
开篇“凄凄悄悄”,营造出一种阴冷孤寂的氛围,随后以“咽纸灰风细”描绘出焚烧纸钱时的细微景象,与“旧句吟鲍”相呼应,暗示着对逝者的怀念和追忆。接下来,“睇苦颦酸,去去谁怜,相依露月沙草”几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鬼魂在月光下孤独徘徊的形象,表达了对逝者无人怜悯的哀伤之情。
“清明过也中元近,乞冷饭、鸦狐残饱”两句,将鬼魂的生活状态与人间节日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凸显出鬼魂生活的凄惨与无奈。“闭那家、败箨荒园,宿火夜深明到”则进一步渲染了鬼魂居住环境的破败与荒凉,以及夜晚的孤独与寂寞。
“如梦人天夙世,怨恩怅异路,何地寻好”三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痛苦。接下来,“隐隐楼台,酒海铜山,绿女红男歌笑”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人间场景,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鬼魂世界的孤寂与凄凉。
“毡寒卷敝穷难送,怪一样、冬烘头脑”两句,通过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不满,以及对鬼魂世界的同情与理解。“带断燐、飘灭烟丝,佛阁又钟鸣了”则以象征手法,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鬼魂世界的永恒存在。
整体而言,《疏影·鬼》通过对鬼魂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孤独、怀念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珠履行台拥附蝉,外郎高步似神仙。
陈词今见唐风盛,从事遥瞻卫国贤。
掷地好词凌彩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东山芳意须同赏,子看囊盛几日传。
晚沐金仙宇,迎秋白帝祠。
轩裳烦吏职,风物动心期。
清镜开尘匣,华簪指发丝。
南宫有高步,岁晏岂磷缁。
汤沐成陈迹,山林遂寂寥。
鹊飞应织素,凤起独吹箫。
玉殿中参罢,云輧上汉遥。
皇情非不极,空辍未央朝。
授册荣天使,陈诗感圣恩。
山河启梁国,缟素及于门。
泉向金卮咽,霜来玉树繁。
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