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行善行,无明流有流。
种种生住灭,念念闻思修。
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
无动行善行,无明流有流。
种种生住灭,念念闻思修。
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在修养的展现。"无动行善行,"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功利之外的善行,不依赖于外在的行动,而是来源于内心的自发与自然。
"无明流有流"则指代悟到佛法真谛后的智慧流露,无需言说,自有一种深远的意境。这种智慧不是通过普通的学习而获得的(无明),而是在不断的修行中逐渐涌现出来。
接着的“种种生住灭”描绘了万物更迭无常的轮回法则,而“念念闻思修”则是对此轮回中的生命体验到的苦乐,通过内省和智慧不断地修正自我,达到心灵层面的解脱。
最后,“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表明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纯粹理解,不被外在的教条所束缚,同时也不沉迷于形式上的僧侣生活。这里体现出一种超越仪式和形式,直接触达真理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出世间、动作与静默、有为与无为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在佛法修行上的一种深刻理解和个人体验。
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
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鬓眉。
岌然高髻玉钗垂,双鬟窈窕萼叶微。
宛转踯躅从婴儿,倚楹俯槛皆有姿。
拥扇执拂知从谁,瘦者飞燕肥玉妃。
俯仰向背乐且悲,九重深远安得窥。
周生执笔心坐驰,流传人间眩心脾。
飞琼小玉云雾帏,长风吹开忽见之。
梦魂清夜那复追,老人衰朽百事非。
展卷一笑亦胡为,持付少年良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