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净成看牡丹》
《净成看牡丹》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寻花又向石溪东,岂逐君王笑脸中。

一朵微醺仍浅碧,数株轻紫倚深红。

影摇茗碗沉春绮,香结云岚递晚风。

怪底琵琶遮不住,笙歌缭绕万山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石溪东寻觅花朵的场景,表达了对牡丹花的独特情感与欣赏。首句“寻花又向石溪东”,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仿佛引领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踏入一片静谧的自然之中,探寻未知的美丽。

接着,“岂逐君王笑脸中”一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牡丹花与君王的笑脸相比较,暗示了牡丹花虽美,却并非仅为取悦权贵而生,更有着独立于世俗眼光之外的高洁之姿。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色彩。

“一朵微醺仍浅碧,数株轻紫倚深红”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形态与色彩。一朵花微微带醉,颜色浅碧,几株花轻柔紫色,与深红相互映衬,展现了牡丹花的多样性和层次感。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美的细致观察,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影摇茗碗沉春绮,香结云岚递晚风”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牡丹花的描绘。牡丹花的影子在茶碗中轻轻摇曳,如同春天的绮丽画卷;其香气弥漫在云雾之中,随晚风传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嗅觉上的感受,还通过“茗碗”、“春绮”、“云岚”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怪底琵琶遮不住,笙歌缭绕万山重”两句,以琵琶和笙歌为喻,表达了牡丹花之美难以被掩盖,即使是在群山环绕的环境中,其魅力依旧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这里的“琵琶”和“笙歌”象征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牡丹花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早春书事

百蛮降伏委三秦,锦里风回岁已新。

渠滥水泉花巷湿,日销冰雪柳营春。

何年道胜苏群物,尽室天涯是旅人。

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余身。

(0)

盩厔官舍新竹

心觉清凉体似吹,满风轻撼叶垂垂。

无端种在幽闲地,众鸟嫌寒凤未知。

(0)

和友人寄怀

从来行乐近来希,蘧瑗知言与我违。

自是衰心不如旧,非关四十九年非。

(0)

郊庙歌辞.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重轮始发祥,齿胄方兴学。

冥然升紫府,铿尔荐清乐。

奠斝致馨香,在庭纷羽籥。

礼成神既醉,髣髴缑山鹤。

(0)

冬日原居酬光上人见访

吾道丧已久,吾师何此来。

门无尘事闭,卷有国风开。

野迥霜先白,庭荒叶自堆。

寒暄吟罢后,犹喜话天台。

(0)

游山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弥细。

时时天上客,遗路人间世。

烟花最深处,井臼得空刺。

天寒鹤巢林,石长泉脉闭。

神化万灵集,心期一朝契。

不见金板书,谁知阮家裔。

终期太古人,问取松柏岁。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