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远秀擢苍冥,尽绾檐枝当软屏。
况有穿篱三两竹,媚人晓睐作湘青。
不须远秀擢苍冥,尽绾檐枝当软屏。
况有穿篱三两竹,媚人晓睐作湘青。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竹子与檐枝交织的美景,以及竹子在晨光中展现出的生机与色彩。诗人以“不须远秀擢苍冥,尽绾檐枝当软屏”开篇,巧妙地将竹子与檐下的枝条相提并论,比喻为自然界的画屏,展现了竹子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景象。接着,“况有穿篱三两竹,媚人晓睐作湘青”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不仅有竹子穿篱而出的动态美,还通过“湘青”一词,生动地描绘出竹叶在晨光中的颜色,既表达了竹子的清新脱俗,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捕捉了自然界的瞬间之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
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
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
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
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胜践。
乐职在中和,灵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旷,举目眺悠缅。
林与西山重,云因北风卷。
晶明画不逮,阴影镜无辨。
晚秀复芬敷,秋光更遥衍。
万族纷可佳,一游岂能展。
羁孤忝邦收,顾己非时选。
梁公世不容,长孺心亦褊。
永念出笼挚,常思退疲蹇。
岁徂风露严,日恐兰苕剪。
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罢兴还江城,闭关聊自遣。
嵩岳神惟降,汾川鼎气雄。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来佐国,移孝入为忠。
霜露多前感,丘园想旧风。
扈巡过晋北,问俗到河东。
便道恩华降,还乡礼教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