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羊肠路,归路是安便。
从头点检身世,今日岂非天。
未论分封邦国,未论分符乡国,晚节且圆全。
但觉君恩重,老泪忽潸然。谢东山,裴绿野,李平泉。
从今许我,攀附诸老与齐肩。
更得十年安乐,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谩归田。
谨勿伤离别,聊共醉觥船。
处处羊肠路,归路是安便。
从头点检身世,今日岂非天。
未论分封邦国,未论分符乡国,晚节且圆全。
但觉君恩重,老泪忽潸然。谢东山,裴绿野,李平泉。
从今许我,攀附诸老与齐肩。
更得十年安乐,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谩归田。
谨勿伤离别,聊共醉觥船。
这首《水调歌头(其六)》是北宋时期词人吴潜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满足。诗中“处处羊肠路,归路是安便”两句描绘了一种归乡道路曲折却又平安无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后的宁静生活的期待。
接着,“从头点检身世,今日岂非天”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进行反思,认为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归宿实属难得,是一种天赐的福祉。这里的“身世”指的是个人的一生,而“今日岂非天”则强调了这种归隐生活是一种美好的安排。
“未论分封邦国,未论分符乡国,晚节且圆全”三句,表现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对于晚年能够安宁度日的珍惜。这里的“分封邦国”和“分符乡国”是指古代帝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官员的情况,而“未论”则表明诗人并不在意这些世俗的功名。
“但觉君恩重,老泪忽潸然”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君恩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君恩”可能是指皇帝的恩惠,也可能是比喻性的表达,对于能够归隐田园的喜悦。
最后,“谢东山,裴绿野,李平泉。从今许我,攀附诸老与齐肩。更得十年安乐,便了百年光景,不是谩归田。谨勿伤离别,聊共醉觥船”数句,诗人提及了几位隐逸之士,并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与诸多前贤齐肩,共同享受晚年的安乐。这里的“更得十年安乐,便了百年光景”表明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而“谨勿伤离别,聊共醉觥船”则是希望能够不为离别之事感到悲伤,与朋友们共同享受酒宴之乐。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述和对未来安逸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