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事告方及,万宝已观成。
高下尽垂颖,但祝秋常晴。
妇子腰镰集,老稚曳车行。
相顾乐相笑,饱饭不欲争。
有叟颇好饮,分漩在香粳。
力田苦终岁,鼯饮腹易盈。
秋事告方及,万宝已观成。
高下尽垂颖,但祝秋常晴。
妇子腰镰集,老稚曳车行。
相顾乐相笑,饱饭不欲争。
有叟颇好饮,分漩在香粳。
力田苦终岁,鼯饮腹易盈。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农民秋收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首句“秋事告方及,万宝已观成”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天,万物成熟,丰收的景象已经展现出来。接着,“高下尽垂颖,但祝秋常晴”表达了人们对秋天晴朗天气的期盼,希望可以持续下去,让收获更加顺利。
接下来的几句“妇子腰镰集,老稚曳车行。相顾乐相笑,饱饭不欲争”,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们忙碌而喜悦的劳动场面。妇女和孩子们手持镰刀,老人和小孩推着装满粮食的车,大家相互看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快乐,没有争执,只有和谐与满足。
最后两句“有叟颇好饮,分漩在香粳。力田苦终岁,鼯饮腹易盈”,则通过一位喜欢饮酒的老者,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丰收之后的轻松愉悦心情。尽管农民们终年辛勤劳作,但在丰收的季节,他们能够享受到美食,如香甜的米饭,生活似乎变得格外甜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朝农民秋收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也体现了他们面对丰收时的喜悦与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
忽忽岁云除,纷纷雪仍积。
玉楼冻鳞皴,红炉光歘赫。
潇潇泻竹声,灿灿映空色。
势欲减镫明,威能消酒力。
才看拥庭除,斗觉摧屋脊。
林风助飘飖,檐溜增淅沥。
战陈惊六花,农家验三白。
已见散成杯,还忧大如席。
帐忆党家斟,履存东郭迹。
撒盐我何才,授简君谁敌。
端木夜仍飞,灵蓂晦全易。
遥思大廷贺,谁问穷檐唶。
把酒待新春,题诗永今夕。
庭前两梧桐,肤寸手所掇。
岁月曾几何,直上殊挺拔。
峨峨双幡幢,云汉相摩戛。
谓言召南棠,百岁辞剪伐。
独嫌清秋夜,障我中天月。
星辰互蔽亏,胸次不得豁。
意欲稍去之,惜此方薆郁。
飓风忽西来,势倒沧海竭。
屋瓦尽飞扬,行道多颠蹶。
挺然与风争,倔强蛟龙跋。
终然不自持,划若崩山坼。
杜陵惜楠树,我意亦恍惚。
信哉昌黎言,木高风必折。
勿言势崔嵬,蝼蚁中潜穴。
似闻崇明沙,滨江马陀窟。
万室随江流,老少多漂没。
公胡久彷徨,为此良咄咄。
翻惜堂搆初,不种松与柏。
吾闻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
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
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
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
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
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