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唐子畏临李成群峰霁雪图》
《唐子畏临李成群峰霁雪图》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吾闻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

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

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

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

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

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唐寅临摹李成的《群峰霁雪图》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这幅作品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首先,诗中提到的“西域之西雪山高,六月积雪犹不消”,描绘了雪山的雄伟与永恒的雪景,引出对画中景象的联想。接着,“今之尽图无乃是,是何山势汹涌如波涛”则表达了对画中山势的赞叹,仿佛波涛般起伏,生动而壮观。

“大山崔嵬小山耸,万壑千岩光欲动”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大山巍峨,小山挺立,万壑千岩仿佛在光影中跃动,展现出自然界的磅礴与细腻。

“营丘化去五百年,遗踪一见人皆竦”提到古代画家营丘(即李成)的技艺,虽已逝去五百年,但其作品仍能让人感到震撼,体现了艺术的永恒价值。

“六如胸次蟠轮囷,戏梭碎玉散作千嶙峋”则是对画家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艺术风格的描述,他将自然之美融入画中,如同戏梭般将碎玉散落,形成千奇百怪的山石,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一重一掩分向背,营丘似是君前身”强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每一层山峦都有其独特的方向和背影,仿佛营丘本人就是这幅画的前身,其艺术造诣深厚。

最后,“隆楼杰阁争相向,美人正醉销金帐”描绘了画面中的建筑与人物,隆楼杰阁与美女的醉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故事性。

“岂知洛阳城中僵卧者,门外无人雪一丈”则以洛阳城中的寒风凛冽,对比画中雪景的温暖与宁静,表达了对艺术超越现实、带来心灵慰藉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群峰霁雪图》的细腻描绘和深入解读,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山水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作品超越时空、抚慰人心力量的赞美。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集雅诗二十首·其十二魏徵

文贞前洗马,青宫若系麭。

灰心辞禁血,改意投漆胶。

日月初薰沐,乾坤始馔殽。

我视贞观日,真成上下交。

九功应独谛,十渐岂徒譊。

凭兹郁结叹,翻来妩媚嘲。

亡鉴时能几,踣碑忽在坳。

吁嗟田舍翁,独烦明主包。

(0)

搆秋思亭于百宜山中作诗六绝·其四

眼际青山又白云,一般幽意两氤氲。

未妨远绪时牵惹,欲令孤怀细剖分。

(0)

见莲塘书寄连近城枢督

残荷入望气犹苏,所谓伊人自不孤。

水际甘从秋淡薄,霜怀岂惮日清癯。

披衣草色欣垂岸,满目云光欲拥途。

遗远何时今骤得,江洲杜若未全无。

(0)

暮春即事十二绝·其四

春来海外天外,人在山间水间。

此日馀芳暂假,明年一倍相还。

(0)

梦无聊犹可寻梦花落堪思

风前时坐立,高下数幽芳。

草色憎飞片,苔痕惜坠光。

斜晖犹嘿照,夜雨莫虚飏。

短梦如堪续,馀心那可忘。

(0)

移居蓬罗七绝·其一

三神山在有无中,仙岛人区那可同。

我自耽幽思遁迹,安能逐景望璇宫。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