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山在有无中,仙岛人区那可同。
我自耽幽思遁迹,安能逐景望璇宫。
三神山在有无中,仙岛人区那可同。
我自耽幽思遁迹,安能逐景望璇宫。
这首诗以“三神山”为引子,展开了一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画卷。首句“三神山在有无中”,既描绘了三神山虚幻缥缈的形象,也暗示了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次句“仙岛人区那可同”,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提出了与凡人能否共通的问题,流露出一种难以企及的无奈感。
接着,“我自耽幽思遁迹”,诗人自述沉醉于深邃的思考之中,选择隐居避世,寻找心灵的归宿。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执着。最后,“安能逐景望璇宫”,则表达了诗人不愿追逐外在的繁华景象,而是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三神山的神秘与遥远,以及诗人对幽思遁迹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落日荒荒。羸马西风度北邙。
但见寒鸦古木,衰草平原,残柳长岗。
累累高冢卧斜阳。知他是、何朝何代何卿相。
展转思量。荣华富贵,古为今样。终岁奔忙。
十度驱车过北邙。
当时朱颜绿鬓,如今短发萧萧,古貌苍苍。
五十年一枕梦黄梁。到醒来、回首堪惆怅。
世路茫茫。山河如旧,人情新样。
旧趾留遗泽,新堂起庆源。
河泉自星宿,山脉发昆崙。
派到函关大,峰惟嵩岳尊。
精灵钟胜地,阀阅冠中原。
瑞气通黄阁,天星照紫垣。
一门三宰相,两代八贤孙。
声实心名在,勋功汗简存。
师臣荣极品,大作答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