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太白语酬僧净月》
《集太白语酬僧净月》全文
元 / 张雨   形式: 古风

主人碧岩里,为余话幽栖。

真诀自从茅氏得,风流还与远公齐。

满堂空翠如可扫,而君解来一何好。

白玉麈尾谈重玄,琉璃砚水常枯槁。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

世人闻此皆掉头,就中与君心莫逆。

袖拂紫烟去,空中闻天鸡。

借问苏耽鹤,早晚向江西。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张雨所作,名为《集太白语酬僧净月》。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一位僧人于碧岩之中交谈的情景,展现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与高雅的文人风范。

首句“主人碧岩里,为余话幽栖”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岩石间与主人交谈,谈论着隐居的生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下来,“真诀自从茅氏得,风流还与远公齐”两句,借用了道家和佛家的典故,表达了对道法自然、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与古代高僧远公相媲美的志趣。

“满堂空翠如可扫,而君解来一何好”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空气的清新,仿佛整个空间都被翠色所覆盖,而这位僧人的到来,如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感到无比愉悦。接着,“白玉麈尾谈重玄,琉璃砚水常枯槁”通过描述僧人手持白玉麈尾,谈论深奥的哲学思想,以及砚台中的水似乎总是干涸的状态,暗示了僧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内心的平静。

“苍苍云松,拂彼白石”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松树与洁白的石头相互映衬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与僧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交流。接下来,“世人闻此皆掉头,就中与君心莫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疏离感,以及与僧人之间深厚的理解与共鸣。

最后,“袖拂紫烟去,空中闻天鸡”描绘了僧人离开时,留下了一片紫色的烟雾,仿佛是仙气弥漫,而“空中闻天鸡”则象征着僧人离去后,留下的不仅是寂静,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借问苏耽鹤,早晚向江西”以苏耽鹤的传说,表达了对僧人未来行踪的关切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与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雨

张雨
朝代:元   号:句曲外史   生辰:1283~1350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猜你喜欢

次韵弱翁春中久雨

楚雨廉纤无尽时,园亭惟有草菲菲。

桃花泛水飘红去,燕子贪泥带湿飞。

润彻玉琴春气弱,声侵罗幕夜寒微。

东阳病骨疏慵甚,留取清樽待霁晖。

(0)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其十齐相书堂

异代终难问,遗名不可穷。

山中丞相去,林下学堂空。

映雪功休比,冲天志莫同。

故基兰蕙满,犹自起华风。

(0)

碧落洞

名因物之累,物尝不厌名。

标之曰到难,日有车马声。

苍崖匪才凿,洞室百步宏。

潜龙想鳞鬣,石乳悬旒缨。

溪流湛其中,吞吐日月精。

其源咫尺耳,盥濯未尝经。

我来先振衣,色变水石清。

倚杖聊四顾,高低古今铭。

颇恨辙迹多,不益云萝情。

西南有复岭,烟霞昼晦冥。

呼僧指问之,山外或小平。

茅茨构石壁,兔鹿浑微生。

沈吟幽栖地,雅兴宿志并。

何时一椽屋,散发入岩坰。

脱略五千言,坐忘六尺形。

看云会所适,以此休馀龄。

(0)

圆寂庵铭

万法一源,万念一息。法无不圆,念无不寂。

强名而名,车尘马迹。是庵何如,风清月白。

(0)

咏南山诸胜.狮子峰

岩风壮威猛,晴雷隐哮吼。

无心露爪牙,百兽自奔走。

(0)

资政少保章简公挽词

中道立不倚,大哉王者言。

文章曾润色,功业在调元。

衮绣光闾里,图书遗子孙。

悲风起吴国,千载凤凰原。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