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乌衣巷》
《过乌衣巷》全文
宋 / 李龏   形式: 七言绝句

王谢风流满晋书,东南一望可长吁。

平芜隔水时飞燕,更有何人在此居。

(0)
鉴赏

这首诗《过乌衣巷》由宋代诗人李龏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怀旧之情。

首句“王谢风流满晋书”,以“王谢”指代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点明了乌衣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引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晋书,即《晋书》,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东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重要史书,此处借以象征乌衣巷曾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风流人物辈出。

次句“东南一望可长吁”,表达了诗人站在乌衣巷前,遥望东南方向时内心的感慨与叹息。一个“长吁”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伤,也暗示了乌衣巷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第三句“平芜隔水时飞燕”,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平芜,指的是广阔的草地;隔水,暗示了乌衣巷与外界的某种距离感。飞燕穿梭于水面与草丛之间,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不息。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含了对乌衣巷虽已不再如往日繁华,但依然充满生命力的感慨。

最后一句“更有何人在此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乌衣巷现状的疑问与感叹。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曾经的繁华之地是否还有人居住?这不仅是对乌衣巷现状的询问,也是对时代变迁、人事更迭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这一问,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过乌衣巷》通过诗人对乌衣巷的实地探访与内心感受的表达,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现实落寞的对比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龏
朝代:宋   字:和父   号:雪林   籍贯:宋平江府吴江

宋平江府吴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猜你喜欢

陪欧阳令君奠故宋尚书金忠肃公墓并立石表

桂浆三奠陇云寒,共识贤侯此意难。

泉下屡更新岁月,人间谁问古衣冠。

青山再下樵苏禁,白石重将姓字刊。

拟有颂声传故事,无边光彩动林峦。

(0)

登源有汪王祖齐司马墓及王庙庙后有绿照亭有石洞用故侍郎朱大同先生韵示同游仁里诸宗人

千载吾王此旧都,登源流水绿成湖。

断碑丘垄收云气,长剑风尘忆壮图。

山隔游亭闻绿照,云封仙洞似蓬壶。

联镳英俊来应惯,路转峰回不问途。

(0)

虎图为艾光禄天锡赋

于莬何由此中伏,白日寒云静山麓。

草间百兽未全藏,困睡应知不成熟。

玄尾空回七尺长,金眸半闪双星煜。

有时独步出林莽,一声长啸千山肃。

只图当道犬羊空,岂为平生食无肉。

良工写此有深意,颇似高人卧空谷。

投身拟结岁寒盟,上有长松下脩竹。

虽云不动爪牙威,已觉风声撼庭木。

儿童见之骇欲走,不敢黄昏傍墙屋。

丹青逼真乃如此,恐是当时溪上牧。

几思把玩发豪吟,忘却摩须手还缩。

都城广厦接栋宇,入眼定知无此幅。

千金可得书画传,好事谁如汉光禄。

(0)

浙江参议卢君雍葬其父爱竹君于枥山庐于墓左产芝十二茎其婿编脩倪君岳求予诗

老人开轩旧爱竹,令子庐墓新生芝。

岁寒节操凛未已,三春和气钟于斯。

土屋深深枥山底,十二天然朵云蕊。

孤绝难同众草芳,色映薇花照江水。

回望谢庭花满烟,儿孙玉立如芝妍。

古人孝感非浪语,至性由来天所怜。

(0)

送董尚矩编修省亲还宁都

三载抽毫近御屏,一封优诏许归宁。

亲闱宠浥钧天露,文苑光回午夜星。

泽国离筵秋看剑,河桥挝鼓昼扬铃。

乡人定识江都裔,曾把天人对汉庭。

(0)

题李太白像

风骨神仙品,文章浩宕人。

世间金鸑鷟,天上玉麒麟。

江月狂歌夜,宫花醉眼春。

独输萧颖士,不见永王璘。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