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用前二诗韵·其一》
《再用前二诗韵·其一》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洞府仙扃本不关,凡踪长堕世尘间。

胜游得得今须遍,俗驾迟迟肯遽还。

绝巘晨光收雨脚,群峰春色亸烟鬟。

感通珍重神灵意,诗思虽荒讵敢悭。

(0)
翻译
洞府仙门原本就不应被凡人打扰,世俗足迹常常落入人间尘埃。
美好的游历今日必须尽情享受,世俗的车马总是不愿匆匆返回。
山顶的晨光照亮了雨后的大地,群山的春色在烟雾中显得娇媚。
感激天地间的神灵恩赐,即使诗思荒芜也不敢吝啬表达敬意。
注释
洞府: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于形容隐秘或超凡的居所。
仙扃:仙人的门户,比喻神秘不可接近的地方。
凡踪:凡人的足迹,指世俗生活。
世尘:世间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胜游:优美的游览,指令人愉快的旅行。
俗驾:世俗的交通工具,这里指驾车的人。
绝巘:极高的山峰。
晨光:清晨的阳光。
烟鬟:形容山峰如女子发髻般的云雾缭绕。
感通:感应相通,指心灵相通或对神灵的感应。
珍重:重视,尊敬。
诗思:作诗的思绪。
鉴赏

这首词作 品味深长,意境辽阔,语言流畅,富有文人情怀。开篇“洞府仙扃本不关”、“凡踪长堕世尘间”,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红尘、远离俗世的愿望,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中的束缚和限制。紧接着,“胜游得得今须遍”、“俗驾迟迟肯遽还”则显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似乎在劝告自己要及时行乐,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舍昼夜、不愿归去的情怀。

中间两句“绝巘晨光收雨脚”、“群峰春色亸烟鬟”,景物描写生动细腻,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宁静。最后,“感通珍重神灵意”、“诗思虽荒讵敢悭”,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悟,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诗人自信自己的诗思虽然不够成熟,但依然珍视每一份灵感和创作的快乐,不愿意有所保留。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自信。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奉和裴使君清春夜南堂听陈山人弹白雪

春宵凝丽思,闲坐开南围。

郢客弹白雪,纷纶发金徽。

散从天上至,集向琼台飞。

弦上凝飒飒,虚中想霏霏。

通幽鬼神骇,合道精鉴稀。

变态风更入,含情月初归。

方知阮太守,一听识其微。

(0)

白蘋洲送洛阳李丞使还

蘋洲北望楚山重,千里回轺止一封。

临水情来还共载,看花醉去更相从。

罢官风渚何时别,寄隐云阳几处逢。

后会那应似畴昔,年年觉老雪山容。

(0)

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湖上凉风早,双峰月色秋。

遥知秣陵令,今夜在西楼。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

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

(0)

送李道士

常随山上下,忽限江南北。

共是忘情人,何繇肯相忆。

(0)

送至严山人归山

初到人间柳始阴,山书昨夜报春深。

朝朝花落几株树,恼杀禅僧未證心。

(0)

送王鍊师归嵩岳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