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蕉叶阴浓后,临池墨痕翻污。
风揭云飞,蛇惊草偃,笔势千秋谁悟。清斋味苦。
只笋束共庖,茗瓯浮乳。
想得书僧,径来相访定佳侣。
瑶函珍重共启,怕颠张未解,驰骤如许。
丧乱经心,中秋过眼,别有人间奇遇。萦愁万绪。
问天禄琳琅,至今存否。瘴海崩涛,化成昏夜雨。
窗前蕉叶阴浓后,临池墨痕翻污。
风揭云飞,蛇惊草偃,笔势千秋谁悟。清斋味苦。
只笋束共庖,茗瓯浮乳。
想得书僧,径来相访定佳侣。
瑶函珍重共启,怕颠张未解,驰骤如许。
丧乱经心,中秋过眼,别有人间奇遇。萦愁万绪。
问天禄琳琅,至今存否。瘴海崩涛,化成昏夜雨。
这首词以怀素墨迹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相聚品茗赏字的场景。"窗前蕉叶阴浓后",暗含了静谧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临池墨痕翻污",形象地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墨迹翻涌,仿佛有生命在跃动。
"风揭云飞,蛇惊草偃",运用比喻手法,形容笔势灵动,如同风吹云动,蛇行草伏,展现出怀素书法的生动与气势。"笔势千秋谁悟",表达了对怀素书法深远影响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
"清斋味苦",点出书斋生活的清寂与刻苦,"只笋束共庖,茗瓯浮乳",则描绘了简朴而雅致的茶事,与书法相映成趣。"径来相访定佳侣",邀请友人前来共享这一难得的艺术盛宴,体现了作者的热情好客和对艺术的热爱。
"瑶函珍重共启",表达了对墨迹的珍视,"怕颠张未解,驰骤如许",则担忧他人未能完全领悟其深意,流露出对怀素书法独特风格的理解。"丧乱经心,中秋过眼",借时局动荡,感叹世事无常,更显墨迹的珍贵。
"别有人间奇遇",暗示了在乱世中怀素墨迹带来的精神慰藉,"萦愁万绪",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问天禄琳琅,至今存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命运的关切,"瘴海崩涛,化成昏夜雨",以自然景象象征社会变迁,寓意墨迹虽历尽沧桑,但其价值犹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怀素墨迹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艺术传承的忧虑。
官居城一隅,屋漏如野处。
辛勤补绿萝,仅可待风雨。
移家幸亡恙,所苦多硕鼠。
齧衣费纫缝,盗肉恣含咀。
引子动成群,啾啾疑尔汝。
昼曾无腼颜,入暮谁能禦。
窥灯殚膏油,惊梦斗俦侣。
主人非昔人,为态尚如许。
饱食讵可常,潜踪岂无所。
灌穴恶尽杀,具磔难悉举。
墙东吏部家,两猫将十子。
往往感仁惠,相乳忘彼此。
花墩夜不眠,卫寝如驯虎。
愿分俊逸姿,庶以镇衡宇。
穿鱼聘衔蝉,于君谅无取。
丁宁玉板师,委曲致斯语。
妻孥仍有言,乞猫宜乞女。
他时遂生育,邻里转相予。
一种阳和,玉英初纵,雪天分外精神。
冰肌肉骨,别是一家春。
楼上笛声三弄,百花都未知音。
明窗畔,临风对月,曾结岁寒盟。
笑杏花何太晚,迟疑不发,等待春深。
只宜远望,举目似烧林。
丽质芳姿虽好,一时取媚东君。
争如我,青青结子,金鼎内调羹。
中条插远近,黄河泻直斜。
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万家。
官商工农共扰扰,侯独理斋窗照纱。
侯方守边听胡笳,满屋蓄书凡几车。
他年不按清商乐,亦莫学种东陵瓜。
老系战马向庭下,厨架整娖齐签牙。
朝闻鸣鸡夕闻鸦,眼昏秋匣生铜花。
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前时君家饮,不见吹笛姬。
君言彼娉婷,病疟久屡治。
隔日作寒热,经时销膏脂。
医师尤饮食,冷滑滞在脾。
次闻有鬼物,水火阴以施。
乃因道士逐,实得鬼所为。
手洒桃枝汤,足学夏禹驰。
呵叱出门墙,勿复顾呕遗。
今虽病且已,皮骨尚尪羸。
岂暇理旧曲,未能画蛾眉。
当期重相见,风月临前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