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高插青冥起,蟠根下侵太湖水。
叶氏仙巢何氏留,全家真在桃源里。
山间种稻湖边鱼,山人读尽山中书。
青松落影琐窗户,白云拂地藏幽居。
可叹南阳卧龙客,起来叱咤收英杰。
风雨年年撼草庐,竟从巴蜀开王国。
我亦燕郊谒帝乡,常山走老鬓如霜。
何时为访仙人去,龙卧湖边万仞冈。
龙冈高插青冥起,蟠根下侵太湖水。
叶氏仙巢何氏留,全家真在桃源里。
山间种稻湖边鱼,山人读尽山中书。
青松落影琐窗户,白云拂地藏幽居。
可叹南阳卧龙客,起来叱咤收英杰。
风雨年年撼草庐,竟从巴蜀开王国。
我亦燕郊谒帝乡,常山走老鬓如霜。
何时为访仙人去,龙卧湖边万仞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以龙冈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龙冈高插青冥起,蟠根下侵太湖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龙冈的雄伟壮观,其根基深扎于太湖之水,既显其气势磅礴,又寓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接着,“叶氏仙巢何氏留,全家真在桃源里”两句,通过类比桃花源的典故,赞美了居住在此的叶氏家族如同仙人般的生活状态,隐居于世外桃源,远离尘嚣,享受着宁静与自由。
“山间种稻湖边鱼,山人读尽山中书”描绘了山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在山间耕作,还利用湖边资源,生活富足而自在。同时,读书不辍,追求知识与精神的提升,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和追求。
“青松落影琐窗户,白云拂地藏幽居”则进一步渲染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青松的影子投射在窗户上,白云轻拂地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可叹南阳卧龙客,起来叱咤收英杰。风雨年年撼草庐,竟从巴蜀开王国”引用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隐居者虽远离权力中心,但内心仍怀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而“我亦燕郊谒帝乡,常山走老鬓如霜”则是诗人自述,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老,但仍渴望探访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归宿。
“何时为访仙人去,龙卧湖边万仞冈”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亲自探访这片神秘之地,体验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冈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为极则。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随所运用,莫非方便。
在迩求远,知深昧浅。头上安头,以口为眼。
以相而现,略无异同。一有所扣,则犹撞钟。
缘不我契,漫尔形容。稽首导师,如日方中。
九江虽侨寓,城东乃松楸。
泉府固劳冗,十日得一休。
朝出暮可还,驾言循故丘。
雨洗川原净,鸟啼岩谷幽。
白杨吟悲风,涧水咽长流。
江西走浊浪,中有蛟鼍游。
可望不可涉,裴徊倚山陬。
眈眈林间鸲,岁老爪如钩。
飞下啄馀祭,肉食惟自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