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夜吹箫,旁若无人声正调。
问之谁何天鬻子,谪官东南数千里。
当时司马泣琵琶,君独怡然奏宫徵。
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
浔阳江头夜吹箫,旁若无人声正调。
问之谁何天鬻子,谪官东南数千里。
当时司马泣琵琶,君独怡然奏宫徵。
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
这首诗《送王通叟》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描绘浔阳江头夜晚箫声悠扬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王通叟的深情厚谊与离别之情。
首句“浔阳江头夜吹箫”,以浔阳江的夜晚箫声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接着,“旁若无人声正调”一句,强调了箫声的纯净与独立,即使周围环境寂静无声,箫声依然自成一格,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专注。
“问之谁何天鬻子,谪官东南数千里。”这两句转而讲述了一个故事,似乎是在借他人之事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这里提到的“谪官”意味着被贬谪到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惋惜和对其命运的担忧。
“当时司马泣琵琶,君独怡然奏宫徵。”通过对比司马迁(司马)哭泣与王通叟(君)怡然自得地演奏,进一步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司马迁的哭泣可能象征着对不幸命运的哀叹,而王通叟的怡然自得则可能代表着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内心的平静。
最后,“但能如此游世间,于诸荣辱何忧喜。”这句话是对王通叟的赞美,意思是只要能在世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与艺术,对于外界的荣辱得失便不再有过多的忧虑与喜悦。这既是对王通叟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叙事手法,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一诵洋洋大对文,便知风骨是西人。
笔头重有千钧力,字面清无半点尘。
众羽群中鸣以喙,潜渊深处摘龙麟。
丈夫出处关初节,归去携名寿大椿。
岁暮何时更远游,刘蕡下第我色羞。
阳春自古难为和,明月如今肯暗投。
宿诺不轻连璧友,新盟借重扞城侯。
九江傥拒鼋鳌饵,何处堪人钓钩。
九州四海尽同年,德行公居一棕先。
太学何蕃名籍甚,南州孺子道巍然。
此行莫笑儒官冷,立事须还晚节坚。
闻说青衿齐引领,灵砂转待丹铅穿。
钟秀端明裔,来嫔通德家。
早甘寒水玉,晚爱白莲花。
乐施阴功厚,回班庆事赊。
他年龙凤麓,曾典有光华。
文录传三昧,词坛白雪吟。
奇才困场屋,晚岁缀绅簪。
所历官虽小,去思人到今。
挂冠垂九秩,福善见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