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为招隐诗,和我刘柴桑。
落日延暮凉,高槐鸣蜩螗。
故人近无迹,酒熟俟谁尝?
转恐神明存,寡洽中遭伤。
微吟写吾好,籁答空天苍。
衣冠志夙游,元律维盛昌。
胡投草莽深,匿面未容狂。
山川纳繁荣,聊泽襟裾光。
拟为招隐诗,和我刘柴桑。
落日延暮凉,高槐鸣蜩螗。
故人近无迹,酒熟俟谁尝?
转恐神明存,寡洽中遭伤。
微吟写吾好,籁答空天苍。
衣冠志夙游,元律维盛昌。
胡投草莽深,匿面未容狂。
山川纳繁荣,聊泽襟裾光。
这首诗《托感十二章(其十二)》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描绘了一幅落日余晖下的静谧景象,高大的槐树上蝉鸣声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拟为招隐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落日延暮凉,高槐鸣蜩螗。”这两句以自然景观开篇,夕阳西下,带来了一丝凉意,而高大的槐树上蝉鸣不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景象既美丽又略显寂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故人近无迹,酒熟俟谁尝?”诗人感叹老友难觅,即使酒已酿成,也无人共享,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转恐神明存,寡洽中遭伤。”诗人担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过于孤高,难以与世俗和谐相处,这种自我反省体现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微吟写吾好,籁答空天苍。”诗人通过吟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仿佛天地间都为之共鸣,这种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衣冠志夙游,元律维盛昌。”这两句提到古代士人的游历与理想,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秩序的肯定。
“胡投草莽深,匿面未容狂。”诗人自嘲地提到自己如同投身于荒野,无法在社会中放纵自我,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山川纳繁荣,聊泽襟裾光。”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山川接纳了万物的繁荣,也为诗人的内心增添了一抹光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筚门生窦百不宜,大红艳紫无所施。
主人爱竹尤成癖,独欠此物如渴饥。
君家十亩等茨束,罗生川谷壤藩篱。
拣林许我恣所爱,有力夜负竹不知。
朝来窗影忽散乱,起看檐角风离披。
总干山立屹不动,高节白首贯四时。
我方病卧呼不醒,一篇忽得陈琳词。
头风去体未足道,岁寒非子当谁期。
明朝戢戢迸犀玉,请看箨龙头角奇。
千竿共战风雨夕,记取苗裔来葛陂。
孤城渺湖天,长堤篆湖水。
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
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
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
□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
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
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
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
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
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
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
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