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陕西都运彭待制》,表达了对彭待制出镇陕西的勉励与期望。首联"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描绘了边疆战事紧张和内地粮食供应不足的现状,暗示了彭待制任务艰巨。接着,诗人以汉帝倚重萧何的典故,比喻彭待制如萧何般能妥善处理粮草问题,保障军需。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形象地展示了军队行进的繁忙景象,显示出彭待制治军有方。"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则赞美了陕西地势的险峻与壮美,寓意着彭待制将能稳固边防。
尾联"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是对彭待制的期许,希望他能延续古代贤人的功绩,赢得胜利。最后以"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祝愿彭待制凯旋而归,向天子报告安定边疆的喜讯,结束时的"鸣珂"增添了诗意的华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彭待制的鼓励,也寓含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边防事务的深刻理解。
拂水斜烟一万条,几随春色倚河桥。
不知别后谁攀折,犹自风流胜舞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