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
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
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
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
这首《杜鹃》由清代诗人沈绍姬所作,以杜鹃鸟的啼鸣为线索,描绘了其哀怨与悲凉的形象,以及它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开篇“年年啼遍欲残春”,杜鹃鸟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不停地啼叫,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午夜枝头血满唇”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杜鹃鸟啼叫至深夜,直至鲜血滴落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凄美而悲壮的氛围。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杜鹃鸟的形象,它仿佛承载着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及文人的孤寂与忧愁,跨越时空,与古代蜀道和天津的文人产生共鸣。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杜鹃鸟的啼鸣中似乎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怨,它对地下的亡灵也抱有同情之心,展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联系。
最后,“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这一问句表达了即使杜鹃鸟想要回归故土,却也无处可归的无奈与悲哀,暗含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杜鹃鸟的啼鸣,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故乡、历史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茹蔬酌水度清晨,自是浮生洁静身。
好事频过三径晚,爱闲惜别五湖春。
品泉暗识南零味,鉴茗多藏北苑真。
且著青袍居膝下,少年未羡折腰人。
驾言玉虚游,奇绝慰心赏。
馀雪明层阴,初旭上清朗。
寒溪玻瓈色,远壑风雨响。
刺船度石濑,散策步林莽。
洞门划褰开,瑶室下深广。
分明堂九筵,帢匝旗五丈。
壁纹妙雕刻,石骨工刬磢。
云霞夹日月,麾幢导龙象。
异哉非人境,俨然故仙仗。
犬鹿访前闻,笙鹤寄真想。
天宝本衰运,灵扃为谁敞。
峥嵘昔祠殿,萧瑟今废壤。
谢公诗绚丽,黄郎笔豪爽。
断碑亦可怜,英标复何往。
把酒酹孤亭,回头叹尘鞅。
幽讨方自兹,当费屐几两。
梦回寒入衾绸,晓惊忽堕瑶林里。
穿帷透隙,落花飞絮,难穷巧思。
着帽披裘,挈壶呼友,倚空临水。
望琼田不尽,银涛无际,浮皓色、来天地。
遥想吴郎病起。政冷窗、微吟拥鼻。
持笺赠我,新词绝唱,珠零玉碎。
馀兴追游,清芬坐对,高谈倾耳。
晚归来,风扫停云,万里月华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