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重间平乐,中推辅佐功。
德容咸有裕,善庆果无穷。
以义情虽夺,于亲礼更崇。
洛郊春向晚,薤挽变凄风。
昔重间平乐,中推辅佐功。
德容咸有裕,善庆果无穷。
以义情虽夺,于亲礼更崇。
洛郊春向晚,薤挽变凄风。
这首挽词描绘了对濮安懿王夫人的追思与哀悼之情。文彦博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夫人品德之丰盈、善行之深远,以及她对家庭、社会的贡献。通过“昔重间平乐,中推辅佐功”,我们可以感受到夫人在家族和国家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她的智慧与力量支撑着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德容咸有裕,善庆果无穷”赞颂了夫人的美德与外貌并存,她的善行带来了无尽的福泽,不仅影响着家庭成员,也惠及了周围的人们。这种高尚的品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人心。
“以义情虽夺,于亲礼更崇”则揭示了夫人在面对亲情与道义的抉择时,虽然有时不得不牺牲个人情感,但她对家族礼仪的尊崇却更加坚定。这种牺牲精神与对传统礼仪的坚守,体现了她人格的高洁与对家族责任的深刻理解。
最后,“洛郊春向晚,薤挽变凄风”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洛水边哀悼的场景。春色渐逝,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薤挽(古代丧葬时用的草席)与凄风,则渲染出哀伤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不仅是对濮安懿王夫人的深情悼念,也是对她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精神的永恒颂扬。文彦博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将一位女性的伟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佩不已。
黯秋山,数声啼宇,落红又送行舟。
甚竹外桃花全放,水边红豆都生。峭寒未收。
春江曲曲东流。拾翠漫寻南浦,折梅好下西洲。
待拣取蘋花,殷勤赠与,草香波嫩,路绵天晚,惟余侧帽依依望远,含情脉脉登楼。
莫勾留。归时翠梧报秋。
青杏生仁,紫桐吹絮,雨余春事将阑。
旧行觞地,芳草未应残。
花暗一重槅子,当花处、休掩红蛮。
江南路、青鸾信杳,日莫此凭栏。姗姗。
红烛底,招来旧燕,细语相关。
算双瞳爱水,也抵桑乾。
莫怨东风扫地,玉阶畔、红药轻翻。
新来事,银笺叠谱,还借素筝弹。
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
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
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冰作簟,玉为浆,此乐何由致。
竹楼佳处,游宴多朋类。
更有似梅人,抚徽弦、暗传心意。
泠泠风响,长夏亦清寒,尘境易。
梦魂疑,转恐他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