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忆,韵事属香闺。
丹桂庭中初擪笛,碧梧院落听调丝。忘却月痕迟。
儿时忆,韵事属香闺。
丹桂庭中初擪笛,碧梧院落听调丝。忘却月痕迟。
这首《忆江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时在香闺中的美好回忆。开篇“儿时忆”,直接点明主题,唤起读者对童年时光的共鸣。接着,“韵事属香闺”一句,将回忆限定在一个充满诗意的私人空间内,暗示着这里充满了温馨与浪漫。
“丹桂庭中初擪笛”,描述了一幅秋日庭院的画面:金黄的桂花飘香,一位孩童在庭院中吹奏笛子,笛声悠扬,与桂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意境。
“碧梧院落听调丝”,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描绘。碧绿的梧桐树下,孩子们或大人在弹奏乐器,调丝即指弦乐的声音,这里用“调丝”代替具体的乐器名称,既保持了语言的简洁,又赋予了音乐以更广泛的含义,仿佛任何乐器的演奏都能在此刻汇聚成美妙的旋律。这一句通过听觉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乐声,感受到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和满足。
“忘却月痕迟”,收尾处以“忘却”二字,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时间似乎变得缓慢,人们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不仅是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也是对那种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忆江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童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欢笑与温馨的香闺之中,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美好。
故园伏枕感居诸,楚粤相思万里馀。
尺素不传衡岳雁,寸心空念武昌鱼。
才高宋玉还成赋,价重荆金只较书。
落日浮云聊望远,秋花春草倍愁馀。
东方待诏官仍拙,北海开尊岁不虚。
骧首云霄怀谏猎,侧身江岛愿为渔。
祇怜后会形容老,转愧前贤德业疏。
郎署昔时堪浪迹,干戈何地可安居。
忘忧岂有中山酒,抱病长乘下泽车。
知己相逢如问讯,朱明洞口一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