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
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
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冰作簟,玉为浆,此乐何由致。
竹楼佳处,游宴多朋类。
更有似梅人,抚徽弦、暗传心意。
泠泠风响,长夏亦清寒,尘境易。
梦魂疑,转恐他生事。
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
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
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冰作簟,玉为浆,此乐何由致。
竹楼佳处,游宴多朋类。
更有似梅人,抚徽弦、暗传心意。
泠泠风响,长夏亦清寒,尘境易。
梦魂疑,转恐他生事。
这首词描绘了古代社会中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尧时虚道,六合窑烘地"运用神话传说,暗示了天地间曾经的炎热,与后文形成对比。"自有禹山川,便长见、山深林邃"借大禹治水的典故,表达了对清凉山水的期盼,以及隐逸生活的理想。
"流金铄石,百岁一遭逢"形容酷暑难耐,百年难得一遇清凉,而"冰作簟,玉为浆"则以夸张手法写出对清凉之物的极度渴望。词人身处竹楼,享受游宴之乐,与朋友共度时光,"更有似梅人,抚徽弦、暗传心意"描绘了音乐交流中的惬意和情感共鸣。
"泠泠风响,长夏亦清寒"通过风声的描写,营造出清凉宜人的氛围,"尘境易"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最后"梦魂疑,转恐他生事"流露出词人对现实苦热的无奈,以及对未来清凉生活的期待和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酷暑中对清凉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着人生的无常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朝见葵花长叹息,暮见葵花重于邑。
白日携光万汇苏,寸心炯炯谁能识?
蜡光腻粉花正开,翠袖捧出黄金杯。
再拜君王千岁寿,六龙迎驾扶桑来。
朱门厌逢车马客,移花远置山岩侧。
不辞辛苦灌葵根,遮莫浮云翳空碧。
龙眠白描谁不赏,胸次含空生万象。
笔下犹存小篆文,落纸乌丝几千丈?
小时读歌心愈奇,此日按图神始壮。
浣花草堂老拾遗,咏彼八仙将自放。
天宝年来万事非,得醉如逃三面网。
凤鸟鸣歧纵德辉,麒麟见鲁辞羁鞅。
丈夫肮脏迹每同,孰谓龙眠成技痒?
眼中未见独醒人,未免开函为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