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兴凌霜气,凭虚属望低。
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
暝色来金岛,寒声落玉溪。
丹梯虽可陟,暮景慎攀跻。
逸兴凌霜气,凭虚属望低。
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
暝色来金岛,寒声落玉溪。
丹梯虽可陟,暮景慎攀跻。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月夜登楼远眺的景象。"逸兴凌霜气"表达了诗人高雅的情趣与不畏严寒的精神风貌。"凭虚属望低"写出了他站在高楼之上,目光投向远方的景象。"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细致描绘了月光下的村庄和渡口,落叶的树木衬托出房屋,而洁白的沙地使渡桥显得朦胧难辨。
"暝色来金岛,寒声落玉溪"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金岛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玉溪则传来寒冷的水声,增添了静谧而凄清的意蕴。最后两句"丹梯虽可陟,暮景慎攀跻"提醒读者,虽然景色优美,但天色已晚,应谨慎地欣赏这渐近黄昏的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月色下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长嚣而寂,方作而息。如射破的,初不以力。
子居深山,又处绝顶。避嚣不作,二事俱屏。
往来临川,道里且千。一见我喜,如旧交然。
我欲属子,重于发言。子请则坚,之子之贤。
遍寻诸方,不主先入。唯是之从,何拘何执。
惟昔善财,我曹之师。其心广大,谁能间之。
山高海深,德则不孤。不深不高,培塿潢污。
奚必深山,惟静之守。求寂念息,以阅永久。
柴桑无复陶元亮,谷口虚传郑子真。
二子风流知有在,且留馀味及吾人。
东风吹船窗,未晓天复雨。
篙师促添缆,卧听泥㶁㶁。
不知城北园,春事今几许。
旧游如宿昔,花柳默可数。
邻里先后来,颇复相劳苦。
东家献牛酒,西家馈鸡黍。
感渠长久情,愧我无所取。
汪侯哦诗处,积水败环堵。
念此不忍行,不但出入阻。
七年此端居,畏病如畏虎。
故人饶与黎,此老可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