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
《感秋》全文
明 / 邓云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木落天空玉露飘,冰心不与叶同凋。

一区偃仰容双膝,三仕浮沉历四朝。

蚌蛤盈虚皆应月,海鸥来往自随潮。

何人悟得行藏理?丛桂秋山岂待招。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思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木落天空玉露飘”,描绘了秋季落叶满天,晶莹的露珠在空中飘洒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冰心不与叶同凋”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比作不随落叶凋零的冰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一区偃仰容双膝,三仕浮沉历四朝”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生活的简朴与经历的起伏,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淡泊与对政治生涯的复杂体验。这里“偃仰”形容生活状态的安逸与闲适,“双膝”则可能象征着对权力的谦逊态度;“三仕”与“四朝”则暗示了多次为官与不同朝代的更迭,体现了人生的多变与世事的无常。

“蚌蛤盈虚皆应月,海鸥来往自随潮”两句,进一步借自然界的物象,如月亮与潮汐的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落与变化,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同时,海鸥的自由自在也象征了诗人追求心灵的解放与超脱。

最后,“何人悟得行藏理?丛桂秋山岂待招”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价值?“行藏理”意味着行动与处世的原则,“丛桂秋山”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似乎在问,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实践这样的生活哲学,是否需要外在的召唤或邀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邓云霄

邓云霄
朝代:明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猜你喜欢

杂诗四首·其三

龟肉不可食,蟹螯不中卜。

龟以壳自戕,蟹以味见戮。

所养殊毅豹,所亡等臧谷。

一足致患害,内外皆鸩毒。

嵇康坐才死,霍禹以势族。

乐哉蟹螯中,贮此老龟肉。

(0)

再和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

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鳣先生嗟晚暮。

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早岁尝为梁甫吟,中途已失邯郸步。

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

每读商书戒十愆,不忧汉法干三互。

奔走频惊使节光,叨逾敢叹儒冠误。

车下夺牛任客疑,水中见蟹从人怒。

怨恩肯效儿女语,正直犹希鬼神护。

平生事业在方册,将老精神弊泉布。

九重德意日边远,十万师徒关外聚。

不令圣泽皆下沾,宁免吾皇尚西顾。

上为朝廷广霖雨,下令郡邑清蒙雾。

乘轺无术漫观风,分陕维贤倚行露。

青天云雾昔曾披,绿水芙蓉今密附。

郊坰小队连后乘,燕寝清香同妙炷。

鸟雀难偕鸿鹄飞,驽骀暂逐骅骝骛。

自怜落落王平子,遇此汪汪黄叔度。

但忧温诏趣公归,荫宇不容孤迹寓。

(0)

书怀·其四

海边寂寞村,春半芳菲月。

东风所至处,陋境亦佳绝。

垄麦已翻芒,山花自成列。

愁肠不堪断,预畏柳飞雪。

更忧鶗鴂鸣,坐使众芳歇。

白日不可留,请试餐玉诀。

(0)

书怀·其二

百年胡为哉,万事聊复尔。

功名早有意,贫贱昔所耻。

岁月忽蹉跎,少壮何足恃。

身外非我有,毫发不可致。

惟有一寸心,俯仰要无愧。

归去来山中,高人未吾鄙。

(0)

张和公母秦国太夫人挽词

誓比共姜早,贫如翟母希。

三迁功可大,五福报无违。

衮绣供儿綵,风幡契祖机。

千秋凭直笔,图史播芳徽。

(0)

别友人

此日天涯别,春风断客魂。

绿杨初暗路,芳草欲迷村。

祖帐前山远,骊歌落日昏。

相思今夜月,不复对清樽。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