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天空玉露飘,冰心不与叶同凋。
一区偃仰容双膝,三仕浮沉历四朝。
蚌蛤盈虚皆应月,海鸥来往自随潮。
何人悟得行藏理?丛桂秋山岂待招。
木落天空玉露飘,冰心不与叶同凋。
一区偃仰容双膝,三仕浮沉历四朝。
蚌蛤盈虚皆应月,海鸥来往自随潮。
何人悟得行藏理?丛桂秋山岂待招。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思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木落天空玉露飘”,描绘了秋季落叶满天,晶莹的露珠在空中飘洒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冰心不与叶同凋”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比作不随落叶凋零的冰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一区偃仰容双膝,三仕浮沉历四朝”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生活的简朴与经历的起伏,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淡泊与对政治生涯的复杂体验。这里“偃仰”形容生活状态的安逸与闲适,“双膝”则可能象征着对权力的谦逊态度;“三仕”与“四朝”则暗示了多次为官与不同朝代的更迭,体现了人生的多变与世事的无常。
“蚌蛤盈虚皆应月,海鸥来往自随潮”两句,进一步借自然界的物象,如月亮与潮汐的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落与变化,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同时,海鸥的自由自在也象征了诗人追求心灵的解放与超脱。
最后,“何人悟得行藏理?丛桂秋山岂待招”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与价值?“行藏理”意味着行动与处世的原则,“丛桂秋山”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似乎在问,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实践这样的生活哲学,是否需要外在的召唤或邀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
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鳣先生嗟晚暮。
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早岁尝为梁甫吟,中途已失邯郸步。
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
每读商书戒十愆,不忧汉法干三互。
奔走频惊使节光,叨逾敢叹儒冠误。
车下夺牛任客疑,水中见蟹从人怒。
怨恩肯效儿女语,正直犹希鬼神护。
平生事业在方册,将老精神弊泉布。
九重德意日边远,十万师徒关外聚。
不令圣泽皆下沾,宁免吾皇尚西顾。
上为朝廷广霖雨,下令郡邑清蒙雾。
乘轺无术漫观风,分陕维贤倚行露。
青天云雾昔曾披,绿水芙蓉今密附。
郊坰小队连后乘,燕寝清香同妙炷。
鸟雀难偕鸿鹄飞,驽骀暂逐骅骝骛。
自怜落落王平子,遇此汪汪黄叔度。
但忧温诏趣公归,荫宇不容孤迹寓。
《再和》【宋·王之望】年将六秩诸衰具,漏尽钟鸣行不住。一身许国铢两轻,万里携家斗升赴。五羊大夫习劳苦,三鳣先生嗟晚暮。分为一世数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早岁尝为梁甫吟,中途已失邯郸步。穷通有命常自乐,幽显无惭方不惧。每读商书戒十愆,不忧汉法干三互。奔走频惊使节光,叨逾敢叹儒冠误。车下夺牛任客疑,水中见蟹从人怒。怨恩肯效儿女语,正直犹希鬼神护。平生事业在方册,将老精神弊泉布。九重德意日边远,十万师徒关外聚。不令圣泽皆下沾,宁免吾皇尚西顾。上为朝廷广霖雨,下令郡邑清蒙雾。乘轺无术漫观风,分陕维贤倚行露。青天云雾昔曾披,绿水芙蓉今密附。郊坰小队连后乘,燕寝清香同妙炷。鸟雀难偕鸿鹄飞,驽骀暂逐骅骝骛。自怜落落王平子,遇此汪汪黄叔度。但忧温诏趣公归,荫宇不容孤迹寓。
https://shici.929r.com/shici/UBd5H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