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花下酌,仍忆令君香。
岭树遮炎暑,溪风纳午凉。
卑枝含万绿,韡萼擅群芳。
对此烦襟豁,浑忘在异乡。
山塘花下酌,仍忆令君香。
岭树遮炎暑,溪风纳午凉。
卑枝含万绿,韡萼擅群芳。
对此烦襟豁,浑忘在异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卢龙云在辰溪山塘驿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山塘花下酌”,诗人独自一人在山塘边的花丛中饮酒,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着“仍忆令君香”,这里的“令君”可能是指诗人怀念的人或物,香字不仅指花香,也暗含对美好回忆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岭树遮炎暑,溪风纳午凉。”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山岭上的树木遮挡了炎热的阳光,溪边的微风吹来,带来了午后的清凉,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卑枝含万绿,韡萼擅群芳。”“卑枝”指的是低矮的树枝,“万绿”形容满眼的绿色生机,“韡萼”可能是花朵的花萼,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繁盛。“擅群芳”则强调了花朵的美丽和独特,整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景象。
最后,“对此烦襟豁,浑忘在异乡。”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心中的烦恼和忧愁都得到了释放,仿佛忘记了身处异乡的孤独和陌生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和心灵的彻底放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体现了明末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诗意化的态度。
唯是圃人巧,非关元化偏。
折条违物理,迁艳得花权。
美女嫁寒婿,丑株生极妍。
世间多妄合,吾不谓之然。
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
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
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
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
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温江异果,惟有泥山贵。驿送江南数千里。
半含霜,轻噀雾,曾怯吴姬,亲赠我,绿橘黄柑怎比。
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怅无人可归遗。
报周郎、须念我,物少情多,春酒醉,独胜甜桃醋李。
况灯火楼台近元宵,似不减年时,袖中香味。
喜秋晴。淡云萦缕,天高群雁南征。
正露冷初减兰红,风紧潜雕柳翠,愁人漏长梦惊。
重阳景物凄清。渐老何时无事,当歌好在多情。
暗自想、朱颜并游同醉,官名缰锁,世路蓬萍。
难相见,赖有黄花满把,从教渌酒深倾。醉休醒。
醒来旧愁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