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
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
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
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孤独旅行者在夜晚寻找到避难所的场景。"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表明诗人已经走遍了蜀地(今四川一带),身体沐浴在初升的阳光之中,即将结束夜行开始新的一天。但是这里的"一阳生"暗示了一种希望和温暖即将到来的氛围。
"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则写出了诗人找到了一处寺庙,在那里有微弱的灯光,诗人与寺中的人相依而坐,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不仅是对物理温暖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夜晚的孤独与晨光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光明、温暖及生命之美好的一种深切感受。同时,诗中的意象简洁而富有力度,语言质朴而不失情趣,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生活体验。
岁晚太玄草,深悔赋长杨。
向来户外之屦,已饱各飞扬。
阁上青藜安在,院里金莲去矣,且爱短檠光。
衰懒倦宾客,谁访老任棠。叹时人,怜黠小,笑鲐黄。
汝曹变灭臭腐,侬底愈芬香。
苦羡阿龙则甚,学取幼安亦可,坐穴几藜床。
零落雁行小,敢不举君觞。
畴昔奇君志不凡,天风万里送云帆。
只须读赋惊崔郾,何待移书祝陆傪。
墨点不施红勒帛,锦衣与换白襕衫。
定知慷慨丹墀对,千载平津尚有惭。
十里稀逢寸地平,且无木影荫人行。
凫飞难学王乔舄,鱼贯全如邓艾兵。
樵子献花簪帽重,山灵供水入瓢清。
扪萝莫怪匆匆下,恐赚林僧束炬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