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夫子喜称遗逸,太史公亦传滑稽。
尧帝杯曾逊巢许,武王粟不饱夷齐。
拾来穗即万钟禄,采下薇堪百瓮齑。
不是狂言大无当,闻之齧缺与王倪。
吾夫子喜称遗逸,太史公亦传滑稽。
尧帝杯曾逊巢许,武王粟不饱夷齐。
拾来穗即万钟禄,采下薇堪百瓮齑。
不是狂言大无当,闻之齧缺与王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古意》。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被发现、重用及不被埋没的期望与自信。
"吾夫子喜称遗逸,太史公亦传滑稽"这两句指的是孔子喜欢赞扬那些被世人忽视但其实很有才华的人,而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记录了许多像滑稽这种才能出众的演说家。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自己才华不被埋没的希望。
"尧帝杯曾逊巢许,武王粟不饱夷齐"则是引用古代圣君尧和周文王的典故。尧帝曾用一个破杯来比喻待人接物要宽厚,而武王则是不顾个人饮食不饱,也要关心百姓。这两位圣君的行为被诗人用来映照自己对才能的珍视和重用。
"拾来穗即万钟禄,采下薇堪百瓮齑"中的“拾来穗”和“采下薇”都是形容才能被发现后的丰厚回报。这里的“万钟禄”和“百瓮齑”则是用来比喻诗人一旦被重用,其才能将得到极大的赏识和回报。
最后两句"不是狂言大无当,闻之齧缺与王倪"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即使自己的话语别人听起来像是狂妄的言论,但实际上是有根据的。这里的“齧缺”和“王倪”都是古代才子,以他们为例来证明自己也具有这样的才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能不被埋没、希望得到赏识与重用的坚定信念。
秦望何崔嵬,削如青莲开。
下临七十二湖之浩荡,上接三十六洞之萦回。
梦中夜渡浙江水,轻如鹤背乘风来。
欲求轩辕上天处,白云尚锁烧丹台。
徒知有弱水,安可睹蓬莱。
但闻松声万壑兮,夹飞湍之喧豗。
赤日惨淡而无色,复殷殷之雄雷。
踰千盘兮历百折,香炉玉笥左右列。
山中二女问何迟,桃花落尽燕支雪。
金鸡三叫失所在,惟想参差白银之观阙。
龙绡寄别泪,三载犹未灭。
有美一人兮佩珊珊,昨游吴门复东还。
余愿从而上下兮,叫安期于云间。
回首隔千里,可望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