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澹庵诗》
《澹庵诗》全文
明 / 徐庸   形式: 古风

越来溪上艾荆榛,隐居辑得庵居新。

宜堂间构但求淡,不饰不雕惟任真。

养真孰谓足傲世,藏脩固知能远尘。

诗书长慕上古圣,踪迹拟学先天民。

景幽正比颜子乐,道在任教原宪贫。

汗樽杯饮得所□,大羹玄酒求其淳。

稀音至味娱乐岁,纸帐竹床留好春。

披星亦有赤藤杖,裹雪讵无乌角巾。

姚黄魏紫何曾种,黑秬□粇堪食用。

云子子佃客输□,月团时喜山僧送。

腥唇熊掌奚谁嗜,笋脯菜根聊自奉。

兴同浮蚁久忘情,心与盟鸥频积梦。

小篆蝇头字八分,断纹焦尾琴三弄。

一披一玩下青藜,再鼓再弹来白凤。

唐虞时世幸遭际,陶柳诗文称歌诵。

清风从此迈古今,海内纷纷竟难共。

(0)
鉴赏

此诗《澹庵诗》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越来溪旁的庵居生活,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之感。

首句“越来溪上艾荆榛”描绘了庵居所在环境的荒凉与原始,暗示着隐居之地远离尘嚣。接下来的“隐居辑得庵居新”则点明了庵居的建立,隐士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宜堂间构但求淡,不饰不雕惟任真”两句,表达了庵居内部设计的简约与自然,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真实。接着,“养真孰谓足傲世,藏脩固知能远尘”进一步阐述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即通过修养自我,达到超越世俗、远离尘嚣的境界。

“诗书长慕上古圣,踪迹拟学先天民”表明了隐士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效仿,追求精神上的高洁与自由。而“景幽正比颜子乐,道在任教原宪贫”则以颜回和原宪为例,说明了在简朴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与真理。

“汗樽杯饮得所□,大羹玄酒求其淳”描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酒、品尝美食来寻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接下来的“稀音至味娱乐岁,纸帐竹床留好春”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与美的追求。

“披星亦有赤藤杖,裹雪讵无乌角巾”通过具体的物品,如赤藤杖、乌角巾,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朴素与自在。最后,“姚黄魏紫何曾种,黑秬□粇堪食用”则以种植为例,强调了隐士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以及在简朴生活中发现乐趣与美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对内心的赞美,以及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徐庸
朝代:明

徐庸,字用理,吴郡人。采辑永乐至正统四代之诗,为《湖海耆英集》一十二卷、《南州诗集》五卷(小辋川乌丝栏钞本)、《高太史大全集十八卷》等。
猜你喜欢

与儿孙同舟泛湖至西山旁憩酒家遂游任氏茅庵

过埭维舟古柳根,却扶拄杖入烟村。
印泥接迹牛羊过,投宿争林鸟雀喧。
酒保殷勤邀瀹茗,道翁伛偻出迎门。
郊居不与人间事,惟有耕桑得细论。

(0)

雨过行视舍北菜圃因望北村久之

蔬畦蹑屐惬幽情,检挍园丁日有程。
得雨尚悭须灌溉,我来时听桔槔声。

(0)

雨後登西楼独酌

老觉人间无一欣,强寻高处看归云。
天空列嶂开图画,水落寒江学篆文。
四海道途行太半,百年光景近中分。
交游赖有曲生在,正向愁时能策勋。

(0)

雨後过近村

赋罢潚明归去来,紵衣桐帽一时裁。
岁华新笋初成竹,天气停云未断梅。
江路醉归常嵬峨,僧窗闲过即徘徊。
老人剩有凋年感,寄语城笳莫苦催。

(0)

雨後独登拟岘台

高城断处阁横空,目力虽穷兴未穷。
燕子争泥朱槛外,人家晒网绿洲中。
谁能招唤三秋月?
我欲凭陵万里风。
更比岘山无湛辈,论交惟是一枝筇。

(0)

雨後散步後园

淡日轻云未快晴,涓涓沟水去无声。
为怜一径新苔绿,别就墙阴取路行。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