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公千载得清吟,芳迹虽遥契昔心。
更与岘山为故事,凛然风格照来今。
羊公千载得清吟,芳迹虽遥契昔心。
更与岘山为故事,凛然风格照来今。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吴育所作,名为《重建羊太傅祠和王原叔句》。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怀念,以及他对于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羊公千载得清吟" 这一句,"羊公" 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羊士谔,他以清廉著称。"千载得清吟" 表示诗人对羊士谔高洁品格的赞美和怀念,以及他那流传千古、清新脱俗的诗词。
"芳迹虽遥契昔心" 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后世,但依然能感受到历史上杰出人物留下的美好印记,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更与岘山为故事" 这里,"岘山" 可能是指羊士谔生前曾居住的地方,或是其它与他有关的地点。诗人通过提及这个地名,将历史人物和特定地点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故事性。
"凛然风格照来今" 这句则描绘出羊士谔不仅在当时就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文风,即使到了后世,他那种凛然(清冷、坚定)的文学风格依旧光芒四射,影响着后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以及对特定地点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点。
江南五月黄梅雨,溽暑熏蒸无燥土。
燕山道上走黄尘,不识南中霖潦苦。
今年燕山暑雨多,六月日日闻滂沱。
床头汗衣欲沾体,门前流潦看成河。
东家墙颓空四壁,西家水入深三尺。
群蛙白日堂上鸣,孤萤后夜梁间出。
束薪斗米不论钱,城中比屋无炊烟。
泥涂不异犀浦道,禁火翻同寒食天。
我生炎方困溽湿,不知朔土犹蒸郁。
朔南由来地势偏,气候一月相后先。
我愿天公怜远客,白头早遂归乡约。
秪今溽暑行已过,岁晚苦寒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