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中八景·其一三峰立笔》
《海中八景·其一三峰立笔》全文
明 / 王天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顶插虚空吐锦霞,根盘大海走龙蛇。

三峰灵气钟澄县,千古文明耀帝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中奇景,以“三峰立笔”为题,展现了明代诗人王天性的想象力与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视角。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山峰比作“吐锦霞”的虚空之顶与“走龙蛇”的大海之根,形象地展示了山海相连的壮丽景象。

“顶插虚空吐锦霞”,这一句通过“顶插虚空”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入天空,而“吐锦霞”则形象地展现了山峰在阳光照耀下,如同吐出五彩斑斓的云霞,色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山峰的雄伟壮观,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艺术美感。

“根盘大海走龙蛇”,这一句则将山峰的根基比作深埋于大海之中,仿佛是大海的龙蛇蜿蜒盘绕,既表现了山峰与海洋的紧密联系,又增添了神秘与动态感。这种将山与海巧妙结合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三峰灵气钟澄县,千古文明耀帝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三峰”视为汇聚灵气之地,暗示着澄县(或指特定地区)因这三座山峰而拥有了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同时,“千古文明耀帝家”则表达了这些山峰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强调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描绘了一幅海中奇景的画面,展现了山海交融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天性
朝代:明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猜你喜欢

山居杂咏·其六芟草

石上草根浅,日高朝露晞。

荷锄惟独往,翘楚刈将归。

物理有代谢,吾心无杀机。

所思在空谷,迟暮惜芳菲。

(0)

后七问·其一问天

我有千古恨,高高将听卑。

亦知曾补后,不似未分时。

得气清何少,流光照或私。

可能空阔外,容我管中窥。

(0)

借园杂咏·其十四刈草

地宽榛莽遍,天迥露珠漙。

早出衣从湿,归来日已乾。

长镵聊自托,被灶笑相看。

识得新州老,刍荛未可瞒。

(0)

借园杂咏·其八探泉

圣泉清且冽,乃在此峰西。

久别频相念,重寻定不迷。

杖藜聊独往,茗碗且教携。

但得驱烦渴,何须入品题。

(0)

借园杂咏·其五闭门

举世为形役,吾生愿息机。

相逢无半语,惟劝掩重扉。

同病怜孤鹤,将閒博一饥。

绳枢牢缚定,遑问是邪非。

(0)

闻雁杂咏·其十五欹枕闻雁

侧枕拥残絮,日高犹未兴。

似闻天半语,遥唤雪中僧。

万物尽形役,几人能曲肱。

相怜为漂泊,应不羡飞腾。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