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
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何当握灵髓,高枕绝嚣氛。
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
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何当握灵髓,高枕绝嚣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鲜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分别描绘了南北两地的山川美景。"甄神"可能指的是山神,"贶"则有赐予或丰富之意;"濯"字暗示着水流的清澈,"锦文"形容河西山川如同织就的锦绣。
接下来的两句"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更进一步渲染了景象。"声应天池雨"中的"应"字表明声音与自然之声的和谐共鸣,而"影触岱宗云"则描绘出山影与云彩的交织,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这两句诗转向生活场景,"燕归"和"羊起"都是对自然界生灵活动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表现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情状。
最后两句"何当握灵髓,高枕绝嚣氛"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握灵髓"可能指的是掌握或领悟自然之精髓,而"高枕绝嚣氛"则形容一种超脱尘世、安然自得的心境,"嚣氛"常用来比喻世间纷扰与烦恼,这里则是说远离了这些干扰,达到了一种精神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情感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萧家伯氏难为兄,萧家仲氏难为弟。
御史子孙今有谁,眼中乃见此二士。
阿兄采兰寿梅堂,阿弟束书参蜀张。
圣门九钥天为守,玉匙密付蜀张手。
子到长沙渠问侬,为言真成一老翁。
功名妄念雪销了,只爱吟诗恼鱼鸟。
子归好在中秋前,看子新年胜故年。
学兵先学策,谈命先谈格。
君看前辈富贵人,岂与寒士校日辰。
星家者流有刘子,进人退人若翻水。
谈何容易验他年,却是直言差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