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
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
离钩况无鱼,千尺徒垂纶。
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
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
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
离钩况无鱼,千尺徒垂纶。
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景象。开篇“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纤尘”两句,形象地刻画出潭水清澈湍急,冲刷过幽深的岩石,不留丝毫尘埃。接下来的“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则是夜景,秋月清冷,月光如水,似乎有一种超然物外之物存在,却又难以比喻。
诗人随后写道:“离钩况无鱼,千尺徒垂纶。”这里的“离钩”指的是渔夫远离的钓具,而“无鱼”则表明即便是如此,也捕捉不到任何鱼类。千尺长线只是徒劳地悬挂着,这些意象都在强调一种孤寂与空旷。
最后两句“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诗人在这宁静而又有些许荒凉的自然景观面前,感到自己的内心已经变得空明无为。那么,再去打理那些琐碎的人间纷争和事务,又有何意义呢?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这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过程。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
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黄花古城路,上尽见青山。
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间。
野情随卷幔,军士隔重关。
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闲。
鹤分琴久罢,书到雁应还。
为谢登龙客,琼枝寄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