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台湾八景》
《台湾八景》全文
清 / 庄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才听朝潮又暮潮,怒涛声里竹萧萧。

千竿不藉风摇曳,万弩何当影寂寥。

岂必林泉甘漱石,却因烟月忆吹箫。

星躔旧是扬州路,流水应过廿四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八景之一的潮声竹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壮丽与内心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首联“才听朝潮又暮潮,怒涛声里竹萧萧”,开篇即以潮水的日夜更迭,渲染出一种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壮阔。潮水的“怒”字,不仅描绘了潮水的气势,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而“竹萧萧”则借竹子的摇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坚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与生命的顽强。

颔联“千竿不藉风摇曳,万弩何当影寂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千竿竹在风中摇曳,但诗人却说“不藉风”,强调的是竹子本身的坚韧与独立,而非外界力量的影响。而“万弩何当影寂寥”则通过比喻,将竹影的孤独与寂寥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感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岂必林泉甘漱石,却因烟月忆吹箫”,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并不一定需要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而是因为对自然美景的回忆,想起了那悠扬的箫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尾联“星躔旧是扬州路,流水应过廿四桥”,巧妙地将地点与情感联系起来,扬州作为古代文化繁荣之地,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而“廿四桥”则是对扬州美景的点睛之笔,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潮水、竹影、烟月、箫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作者介绍

庄年
朝代:清   字:榕亭   籍贯:江苏长洲   生辰:1741

监生。七年(1742)升福建建宁知府,八年(1743)任分巡台湾道按察史司副使。在台期间,曾重修东安坊、台湾府儒学。范咸、六十七重修《台湾府志》时,曾负责协纂之工作。著有《澄台集》一卷
猜你喜欢

元夕吴阊纪游诗四章·其二

群喧忽阒还至静,人马中衢扫繁影。

元都咫尺通上霄,北斗垂珠络天井。

心狐宝髻朝紫真,蟠斿五綵车辚辚。

琅然风起散琼蕊,香在虚空碧烟碎。

水木森湛晶为台,玉露上灌莲掌开。

凌飙挂笛向溟渤,万耳侧听仙乐回,眼中之人谁乐哀?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二十四

褪尽缃桃春不妍,碧萝门巷有残烟。

西风入夜灯如豆,只拥寒衾听杜鹃。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二十一

分明旧泪污重茵,转觉相逢一笑亲。

博士不来中瓦住,师师门巷恐无人。

(0)

闻定海警感作三章·其一

何为冠山鳌,不抃海柱倾。

升台望南陲,鹑纬如元冥。

迩年鱼盐荒,民力困多儜。

转希意外危,鼠窜堪逃生。

城漕兵数千,老稚充其名。

积习素游惰,食粟贪太平。

偶遣戒备严,馁志中先萌。

示隙授其溃,安待来势横?

何况呼救难,绝岛悬孤城。

凡理有缘始,祸实谁酿成?

俯读天诏颁,我皇真圣明。

仅以失机责,减罪予之轻。

(0)

冬日杂诗十四章·其十一

畏寒戒出户,置酒还独斟。

黄蒿虽满墙,存有空山心。

渟然醉中意,未识谁使深。

但觉疏树风,其韵皆笙琴。

得趣虽有缘,于我难自寻。

孰云华胥乡,在古不在今。

檐鸟偶一拂,白云堕吾襟。

何须李谪仙,期之天姥岑。

(0)

赠何公子绍业

读书能除士夫气,守朴不染公子风。

幽鸟自得好秋意,青山忽来吾眼中。

吟声歌声四巷静,一樽一灯此夕同。

我将解衣示短剑,君先吐气为长虹。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