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冠山鳌,不抃海柱倾。
升台望南陲,鹑纬如元冥。
迩年鱼盐荒,民力困多儜。
转希意外危,鼠窜堪逃生。
城漕兵数千,老稚充其名。
积习素游惰,食粟贪太平。
偶遣戒备严,馁志中先萌。
示隙授其溃,安待来势横?
何况呼救难,绝岛悬孤城。
凡理有缘始,祸实谁酿成?
俯读天诏颁,我皇真圣明。
仅以失机责,减罪予之轻。
何为冠山鳌,不抃海柱倾。
升台望南陲,鹑纬如元冥。
迩年鱼盐荒,民力困多儜。
转希意外危,鼠窜堪逃生。
城漕兵数千,老稚充其名。
积习素游惰,食粟贪太平。
偶遣戒备严,馁志中先萌。
示隙授其溃,安待来势横?
何况呼救难,绝岛悬孤城。
凡理有缘始,祸实谁酿成?
俯读天诏颁,我皇真圣明。
仅以失机责,减罪予之轻。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闻定海警感作三章》的第一章,通过描绘海上的景象和近年人口的荒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人民生活的困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冠山鳌”、“海柱倾”、“鹑纬如元冥”等,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不稳定与社会的危机。
首句“何为冠山鳌,不抃海柱倾”,以“冠山鳌”和“海柱倾”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海上的动荡景象,暗示社会的不稳定。接着,“升台望南陲,鹑纬如元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动荡的氛围,将视线转向南方,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
“迩年鱼盐荒,民力困多儜”揭示了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经济的衰退,尤其是渔业和盐业的荒废,导致民众生活困苦。接下来,“转希意外危,鼠窜堪逃生”则表达了人们在危机面前的无助与恐惧,如同老鼠般四处逃窜,寻找生存的机会。
“城漕兵数千,老稚充其名”描绘了军队的情况,指出虽然有军队存在,但实际战斗力可能并不强,士兵中甚至包括老人和小孩,这反映了军事力量的虚耗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积习素游惰,食粟贪太平”批评了民众长期以来的懒散习惯和对和平的过分依赖,暗示了危机意识的缺乏。而“偶遣戒备严,馁志中先萌”则预示了危机的突然到来,即使有戒备,人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也早已滋生。
最后,“示隙授其溃,安待来势横?”表达了对危机爆发的担忧,暗示了局势的不可控性。而“何况呼救难,绝岛悬孤城”则进一步强调了外界援助的困难,以及孤立无援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秋入西郊,律调夷则,韩堂风露清凉。
洞天昨夜,响动玉玎珰。
朱户银镮放钥,长庚梦、应诞星郎。
垂弧旦,蓂飞五荚,簪履共称觞。
未施经济手,暂参雄府,公论声扬。
便好趁昌辰,入辅吾皇。
况是中兴启运,正当宁、梦想循良。
从兹去,万年佐主,福寿总无疆。
雨带苍烟,须粘残雪,几年今日秋崖。
梅花篱落,不减旧情怀。
更觉神仙有分,一条冰、羽客官阶。
朝真外,研朱点易,风露滴松钗。蓬莱。
清浅未,吾将游戏,月坞云斋。
已相期汗漫,鹤蜕青鞋。
一念人间尘土,为雏孙、留醉茅柴。
今而后,村书杂字,仅有老生涯。
秋崖底,云卧欲生苔。无梦到公台。
有月锄、晓带乌犍去,与烟蓑、夜钓白鱼来。
问谁能,供酒料,办诗材。君莫笑、闲忙棋得势。
也莫笑、浮湛渔得计。胸次老,雪崔嵬。
付老夫、小小鸬鹚杓,尽诸公、衮衮凤凰台。
且容侬,多种竹,剩栽梅。
风饱横江十幅蒲,秋声正有玉花鲈。
淮渜一梦雨中别,岳麓诸峰天下无。
场屋抵须新议论,书堂更做好规模。
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
笔峰插天碧,其下可以庐。
谁与半间云,共此一束书。
君看柴桑人,自爱松菊居。
北窗天地宽,不受世卷舒。
脱巾漉老瓦,高枕眠华胥。
日月双车毂,乾坤一蘧蒢。
是身亦安用,吾膝犹自如。
烟波健跨犊,藓石寒缗渔。
农人告春暮,山月随归锄。
尚堪抱文度,谈诗到黄初。
谨毋屈声利,望尘拜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