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饱横江十幅蒲,秋声正有玉花鲈。
淮渜一梦雨中别,岳麓诸峰天下无。
场屋抵须新议论,书堂更做好规模。
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
风饱横江十幅蒲,秋声正有玉花鲈。
淮渜一梦雨中别,岳麓诸峰天下无。
场屋抵须新议论,书堂更做好规模。
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送胡兄归岳》。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山水之美的赞叹。
首句“风饱横江十幅蒲”,描写的是秋天江边的景象,风力饱满,蒲草随风摇曳,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十幅”可能是形容词,用来强调蒲草的繁茂。
接着,“秋声正有玉花鲈”,则通过听觉感受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声音——秋虫鸣叫,尤其是提到“玉花鲈”,这是古代对一种美好事物的称呼,表明诗人对这一季节之音有着深刻的情感寄托。
第三句“淮渜一梦雨中别”,则转换了语境,从现实的送别场景转入了梦境。这里“淮渜”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胡兄,“一梦”表明这次告别可能是短暂而又难忘的,而“雨中别”则增添了一份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
第四句“岳麓诸峰天下无”,这是对山峦之美的赞叹。“岳麓诸峰”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通过强调其独一无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归去之地——山峦间的向往和景仰。
下半首则转向对未来的期待与安排。第五句“场屋抵须新议论”,可能是在讨论关于家乡或田园生活的一些计划和改变,透露出诗人希望未来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情。
第六句“书堂更做好规模”,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学问修养的重视和对知识积累的追求。这里的“书堂”可能是指私家或公共的读书场所,通过“更做好规模”显示出诗人的理想与抱负。
最后两句,“未知雪径青灯夜,谁记临分岸岸芦”,则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表达。诗人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个冬天,他是否还能走在那条覆盖着雪的道路上,或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用着青色的油灯,而“谁记临分岸岸芦”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离别之痛的回味。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未来的寄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退之尝作《伯夷颂》,纲常更为文章重。
小范老子翰墨香,吹醒首阳千古梦。
尔来宇宙三百年,劫灰不坏宁非天。
姑苏李侯贤太守,为将手泽归云玄。
因忆右军修禊叙,智永藏之固其所。
今比萧翼谁贤愚,豪夺何如能乐与。
君子于物不留意,好德终然胜好古。
剑许徐君自有心,书还孔氏非无故。
粟可不食国可辞,较之一纸真毫釐。
闻风廉立遽如许,信哉圣人百世师。
西山之薇何独美,向微二子一草耳。
东海鲁连死犹生,中书冯道生犹死。
承平文献传至今,品题先后如盍簪。
就中何人合愧死,九锡不是夷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