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
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
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
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
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优雅的宴饮场景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怀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意境。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两句,设定了一个豪华而又幽静的宴会空间。金尊即金质的酒具,玉帐则是用玉装饰的精美帷幕。这不仅展示了主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也反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强调,即使置身于繁华之中也能保持一份不为尘世所染的心境。
“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则描绘了宴会之后的情景。细草轻拂着惊飞的野雁,而散落的花瓣陪伴着沉醉的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中的“杨朱”指的是古代哲学家杨朱,他主张顺其自然,不强求。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饮酒不过量,但却沉醉于自己的情怀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既享受物质上的奢侈,又保持着超脱尘世的情操。同时,诗中的意境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卑卑穷生无令图,偶开浊眼窥字书。
村田子弟念笔札,邀请禀访同师儒。
远防斗讼习诡讦,近就财利评侵渔。
行身便事世所幸,先王教道徒迂疏。
君不见官家设庠校,俊士罗冠裾。
亦工细丽苟荣禄,谁复高远稽坟谟。
本期教学敦风俗,今如附子充饥腹。
忽过乱峰曲,隔林闻水声。
止车问樵夫,知是飞瀑鸣。
下步入幽径,萧然觅澎渹。
仰看百尺崖,倒泻霜雪明。
乍近骨肉健,久留毛发惊。
疑身是雷仙,满耳鼓不停。
六月地赤渴,平川露乾汀。
此源一何长,奔注常淫盈。
利泽固不浅,邦人昧嗟矜。
徒闻晏豫时,相与怜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