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过乱峰曲,隔林闻水声。
止车问樵夫,知是飞瀑鸣。
下步入幽径,萧然觅澎渹。
仰看百尺崖,倒泻霜雪明。
乍近骨肉健,久留毛发惊。
疑身是雷仙,满耳鼓不停。
六月地赤渴,平川露乾汀。
此源一何长,奔注常淫盈。
利泽固不浅,邦人昧嗟矜。
徒闻晏豫时,相与怜凄清。
忽过乱峰曲,隔林闻水声。
止车问樵夫,知是飞瀑鸣。
下步入幽径,萧然觅澎渹。
仰看百尺崖,倒泻霜雪明。
乍近骨肉健,久留毛发惊。
疑身是雷仙,满耳鼓不停。
六月地赤渴,平川露乾汀。
此源一何长,奔注常淫盈。
利泽固不浅,邦人昧嗟矜。
徒闻晏豫时,相与怜凄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麻姑山瀑布的奇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感。诗中以“忽过乱峰曲,隔林闻水声”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随后,“止车问樵夫,知是飞瀑鸣”一句,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接着,诗人深入描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下步入幽径,萧然觅澎渹。仰看百尺崖,倒泻霜雪明。”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瀑布比作“霜雪”,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瀑布的洁白与壮观。诗人进一步感受着瀑布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乍近骨肉健,久留毛发惊。”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反应,体现了大自然力量的震撼与净化作用。
“疑身是雷仙,满耳鼓不停。”诗人仿佛置身于雷神的世界,被瀑布的声音包围,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然而,六月的炎热与干涸的平原,与瀑布的清凉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水源的重要性:“六月地赤渴,平川露乾汀。”
最后,诗人反思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认识不足:“此源一何长,奔注常淫盈。利泽固不浅,邦人昧嗟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类应珍惜自然资源、感恩自然的呼吁。同时,也提到了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麻姑山瀑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白鹤乘空何处飞,青田紫盖本相依。
缑山七月虽长去,辽水千年会忆归。
缑山杳杳翔寥廓,辽水累累叹城郭。
经随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
迢迢碧落断氛埃,霞堂云阁几重开。
欲寻东海黄金灶,仍向西山白玉台。
九皋独唳方清切,五里惊群俄断绝。
月下分行似度云,风前飏影疑回雪。
风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几般。
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
琴中作曲从来易,鼓里传声有甚难。
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
别有闻箫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
霜毛忽控三神下,玉羽俄看二客旋。
燕雀终迷横海志,蜉蝣岂识在阴年。
莫言一举轻千里,为与三山送九仙。
《仙鹤篇》【唐·武三思】白鹤乘空何处飞,青田紫盖本相依。缑山七月虽长去,辽水千年会忆归。缑山杳杳翔寥廓,辽水累累叹城郭。经随羽客步丹丘,曾逐仙人游碧落。迢迢碧落断氛埃,霞堂云阁几重开。欲寻东海黄金灶,仍向西山白玉台。九皋独唳方清切,五里惊群俄断绝。月下分行似度云,风前飏影疑回雪。风前月下路漫漫,水宿云翔去几般。宛转能倾吴国市,裴回巧拂汉皇坛。琴中作曲从来易,鼓里传声有甚难。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别有闻箫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霜毛忽控三神下,玉羽俄看二客旋。燕雀终迷横海志,蜉蝣岂识在阴年。莫言一举轻千里,为与三山送九仙。
https://shici.929r.com/shici/8ymFP.html
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凯赏延,佳处领其要。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