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长。
忽听箫韵云外落,松风轻度鬓丝凉。
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长。
忽听箫韵云外落,松风轻度鬓丝凉。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一江春水晚微茫”以江水作为背景,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时分,江面在春日的映照下显得朦胧而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醉倚篷窗客思长”一句,通过一个独自倚靠篷窗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绵长。
“忽听箫韵云外落”这一句突然转折,引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声音——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仿佛从云端飘落,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浪漫。这不仅丰富了视觉与听觉的层次感,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远方世界的想象和向往。
最后一句“松风轻度鬓丝凉”,将自然界的微风吹拂与人物的个人感受巧妙结合,通过“松风”与“鬓丝”的互动,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又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里的“凉”字,既指身体上的清凉感受,也暗含了心灵上的宁静与解脱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
孤城鼓角四山闻,刁斗声中五夜分。
独领数人探虎穴,何如一鹘入鸦群。
青袍不改儒生服,白马偏成上将勋。
万丈峰头馀故垒,千秋犹说李摩云。
李罕之攻破摩云山,树栅其上,时人呼为李摩云。
痴云压长空,荒郊风栗冽。
敝裘毛已秃,疲驴骨欲折。
回君何所之,语次气哽咽。
子妇往归宁,一病遂永诀。
淮西有书来,返榇资囊竭。
况有小儿女,呱呱须担挈。
灯昏漏且残,为君中肠结。
麦舟愧古人,惆怅明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