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真避俗,为客也耽山。
路向樵人得,身同锡杖閒。
泉源当夏冽,藓色阅年斑。
遥忆孤灯影,留光万壑间。
高僧真避俗,为客也耽山。
路向樵人得,身同锡杖閒。
泉源当夏冽,藓色阅年斑。
遥忆孤灯影,留光万壑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远离尘嚣,乐于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高僧真避俗,为客也耽山",开篇即点明了高僧超脱世俗,喜爱山林的情怀。"路向樵人得,身同锡杖閒",通过与樵人的互动,侧面表现了高僧自在闲适的生活方式。"泉源当夏冽,藓色阅年斑",以夏日清凉的泉水和岁月斑驳的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最后"遥忆孤灯影,留光万壑间",以想象中的孤灯,照亮万壑,表达了对高僧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高僧生活态度的钦佩与向往。
方与誉髦连茹进,忽然避弋下乔来。
空令归访盟鸥社,不使重登市骏台。
古有孟尝能好客,今无鲍叔肯分财。
吾衰难秉铭幽笔,短些凄凉不尽哀。